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宋广玉:官员绰号反映的民意值得警觉
//www.auribault.com 2015-11-17 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 更多

  11月13日,中纪委网站宣布,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因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资料显示,姚刚掌控中国A股市场IPO发审大权达13年之久,一度被业内戏称为“发审皇帝”。据统计,十八大以来31省份已有59名省级高官落马,其中至少有27人有绰号。这些人中,一部分“隐藏极深”;还有一部分在任时,就被当地群众送上了带有戏谑色彩的绰号。(11月16日法制晚报)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对于为官一任的官员来说,他们肩负为人民服务的重任,其所作所为既关系到一地一部门的发展大局,也与当地群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群众对其履职行为作出评价,并给予其相应绰号,虽然会受信息不全和个人主观认识影响,可能不够客观、公正和全面,但也或多或少反映出官员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的一个侧面,可以从中看出官员为官一任是为发展谋、群众谋,还是为己谋。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员绰号中蕴藏的民意值得警觉。

  以一些官员的绰号为例。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主政普洱、腾冲等地时,先后得了“拆迁大佐”、“茶市长”、“沈矿长”等绰号;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安众被称为“一斤八”:一米八的个子、一百八十斤的体重、一斤八两的酒量、十八岁的姑娘。从这些绰号中,不难看出沈培平和陈安众为官一任,是为个人所谓的政绩谋,为自己的享乐谋,而不是为地方发展谋,为群众利益谋。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绰号中的民意值得官员警觉:为官一任如果有了不好的绰号,说明其行为开始远离发展大局和群众期待,亟需改弦更张甚至悬崖勒马,将心思用在发展和群众上,切勿为一己私利触犯党纪国法。

  官员绰号中的民意也值得相关部门警觉:组织部门在考察任用官员时,在既有的程序之外,不妨多听听群众的评价,包括群众给官员起的绰号,看看哪些人是为发展和群众谋,那些是只为自己利益和仕途谋,从而将最能符合发展需求和群众期待的官员放到合适岗位上。纪检监察部门不妨把官员的绰号当成群众的举报信,从中发现违纪违法的线索,惩贪肃腐,整治党风政风,维护发展大局和群众利益。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