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鱼 予:“笑纳”污染源是谁“百毒不侵”?
//www.auribault.com 2015-11-23 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 更多

  记者近日在浙江平阳县水头镇采访了解到,经过10余年的反复整治,这个曾被称为“中国皮都”的制革加工基地的污染状况得到显著改观。不过,也有不少污染源转移到了外省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11月22日新华网)

  真是“东边不亮西边亮”。为了改善先污染后治理所付出了巨大代价,被誉为“中国皮都”的浙江平阳县,先后通过十多次的大规模集中整治行动,把水头制革企业减至8家,加工转鼓减到223个,才使得先前留下的后遗症有所改观。然而就是这样一些被平阳挤压淘汰的源头污染,却被外省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笑纳”承接。缘何一个个破坏生态环境、危害百姓身体健康、为群众所痛恨的企业,在别地又会成为“香饽饽”,真是咄咄怪事!难道这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不知道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不知道“笑纳”承接所带来的严重污染后果?是监管百毒不侵,还是GDP带来的辉煌百毒不侵?

  “大量污水和污泥要达标处理费用昂贵,是一些企业不可能做到的”。“有的地方甚至把降低环保要求当做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之一”。看到此处,不难发现“笑纳”承接污染源,其实是一些地方发展误区的折射。长期以来,一些地方跳不出GDP至上的陷阱,为了经济数字好看、财政收入有靠,招商引资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不惜出台牺牲资源环境的土政策,让污染企业大行其道,成为备受呵护的“香饽饽”。说到底,是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观走偏了,甚至变得畸形了。它根本不是地方发展可以“百毒不侵”,而是人为的GDP至上已经中毒太深“病入膏肓”。

  俗话说“人无利市,谁个早起?”其实,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环境保护并非不重视,但往往是在口头上重要、行动上走样,口头上说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际上只要有金山银山、哪管什么绿水青山。在GDP华丽的包裹之下,问题被暂时隐藏了,污染被暂时遮盖了,自我感觉良好,自醉于引进企业有功,是经济发展功臣。更有甚者,不少官员秉持“且尽生前有限杯,莫管身后无穷事”的思维,任期结束,留下的虽然是满目疮痍的污染,于是在一些地方形成了上一届污染、后一届治理的怪圈。究其一点,如果畸形的政绩观不改变,环境保护不但走不出“囚徒困境”,更会让“笑纳”污染成为黑色幽默。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如果法律不能被执行,那就等于没有法律。”诚然,污染企业为了效益最大化,有可能隐瞒污染情况所带来的真实性,污染企业守法,视法律为无物,戕害的是法律尊严。但如果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把降低环保要求当做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之一,无疑是比企业污染更为恶劣的“示坏”效应,践踏的是公信力。也违背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笔者以为,连污染有毒,都可以放宽一点尺度,变通一下规则领导干部,不妨查查有没有其他的秘密?有没有幕后成交的黑幕?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污染面前,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平阳已经深刻认识到走过的弯路和教训,愿“笑纳”污染源的地方政府能引以为戒,更愿监督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另外对于政绩评价体系,最好能建立起自上至下的科学绩效评价机制,落实环境污染问责制度,把“污染帽”与“乌纱帽”挂钩,彻底铲除拿环境换GDP的现实土壤。也愿经济欠发达地区能尽快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投入污染治理,有效杜绝经济发展“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污染。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