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有“海量”的优惠、支持政策,却不知怎么用,或许是当下不少中小企业共同面临的“幸福的烦恼”。
近日有报道称,苏南的一个市,近5年就积累了180多个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文件,页码总计逾1500页——相当于一本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如此庞大的文件体量,足以反映各级政府对地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与支持。
然而,数量的增加并不等于效率的提升。这么多政策文件,如果不是特别熟悉,恐怕很难一下子说清楚,企业究竟能够享受哪些优惠政策,申领补贴、减免税款究竟需要走哪些程序。“手上的活忙不过来,哪还有工夫来细细研究这1500页文件?”有企业主的吐槽,道出问题所在。
不仅仅是信息繁杂,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交流盲区”,还有其他表征。比如,有企业反映,政府文件“特定的话语体系”让人头疼,企业家在消化信息之前,得先把“官话”翻译成“白话”。再比如,有些部门制定政策缺少操作性,也不附上详细明白的操作进程,让企业难以捉摸,望而生畏。种种因素的叠加,无形中消解了企业争取优惠政策的积极性。
公共服务不是“一锤子”买卖,任何政策从出台到落实,都是一个延续的过程。除了相关条文要写得明白、易懂,后续的政策解读、疑难解答,也需及时跟进。毕竟,企业的主业是做好产品、培育用户、开拓市场、扩大生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只要符合相关条件,怎么得到补贴、贷款,如何减免税收、规费等信息,政府部门可以更主动地告知,而不是抱着“政策握在手,就靠你来求”的态度,任企业干着急。从这个意义上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只是给企业增添了发展的信心;能否做好全流程、全方位的政府服务,才决定了企业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减负”。
揆诸国外,德国成立专门的促进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制订各项低息贷款计划;法国为每个企业指定了唯一的行政机构,负责向相关组织索要行政材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制定政策、公布信息,还是行政审批、落实保障,多考虑企业的行为习惯和发展需求,有利于政企之间良性互动。而这种正外部性的刺激,也必然会给地方经济繁荣增添绵绵不绝的发展后劲与活力。
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政策文件再多,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帮助企业成长、壮大,最终还取决于相关部门的服务效率。事实上,企业经营者们的诉求很简单:“更加直接降低负担,政府部门更加主动靠前提供服务”。像上述地市一样,从1500页里梳理出14条政策“干货”,主动开发具备政策导读、文件搜索、在线咨询功能的网络平台,把企业遇到的政策困扰,当作必须补齐的工作短板来对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各地才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给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更好的环境。
新闻观察:更要清除刁难企业的潜规则2009-05-05 |
中工时评:职工对制定《基本住房保障法》有...2010-11-10 |
椿 桦:官网信息空白,其实饱含丰富信息2012-05-31 |
陈闲珍:对企业最好的奖励并非金钱2012-12-06 |
禹海君:“零意见”其实是有意见2013-07-11 |
深圳特区报:有了权力清单,还得有真行动2014-03-13 |
艾 丹:别曲解了亲商爱商的本意2014-08-13 |
余娆:整治庸懒 制度先行2015-04-18 |
人民日报:推进改革不讲条件2015-05-08 |
靠忽悠,互联网创业走不远2015-08-2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