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钱夙伟:古籍保护不力 政府难辞其咎
//www.auribault.com 2015-12-09 来源: 燕赵晚报
分享到: 更多

  河南省郑州市,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河南省图书馆3个古籍室内,成堆的古籍凌乱地摆放着。该馆馆藏的50万册古籍,因为保存条件不达标、专业人员缺乏等原因,已有超半数的图书,不同程度损坏。河南省图书馆50万册古籍超半数损坏的现状,让众网友感叹不已。(12月8日《中国青年报》)

  岂止是感叹,更令人痛心。古籍是最具像的文明传承,是先人留下的看得见的文明香火,“是我们民族拥有悠久历史文化最直接的证据”,尤其因其不可再生性,更凸显其珍贵,古籍的保护理应不惜一切代价。而文物保护是政府主导的公益事业,公立的省图书馆,而且还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古籍保护如此惨不忍睹,政府显然难辞其咎。

  现在古籍保护遭遇的瓶颈,似乎是“差钱”。如河南省图书馆馆长杨扬所说,1989年投用的现馆,23年来从未进行过大修,只是在去年换了一次上水管道。2009年省里拨了30万元,对善本书库进行了改造。可是,此后就再没有古籍保护的经费了。而“古籍保护的现状,只是河南省图书馆诸多窘境的一个方面”,实际上也几乎是文物保护普遍面临的尴尬现状。除了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政府资金的不配套、不到位,让许多珍贵的文物,处于岌岌可危之中。如此事例,已经不胜枚举。

  应该说,现在需要用钱的地方确实太多,而民生的保障更是重中之重。于不少地方政府,“差钱”也确实是一种常态。但是,无论如何,再差钱也不该差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不说大道理,单是时间就不等人。比如这50万册古籍,现在超半数损坏,而修复后,留给后人阅读,又剩下多少时间?因此,文物的保护,应该放在用钱的突出位置。而事实上,以省级财政的盘子,整合出相应的资金,让省图书馆能够引进人才、完善设施,以保护古籍,也并非做不到。

  其实,相关官员自己都清楚,也并非真是因为“差钱”。比如,一方面,一些不合理的费用长期居高不下,即使是已呈泛滥之势的“假古董”,作为城市的所谓形象工程,从来都是不差钱地投入;而另一方面,真正需要保护的,即使是已处于濒危状态的宝贵遗产,却总是“差钱”。显然,归根到底,差的是急功近利之下,对当下、对历史、对后人负责的文物保护意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