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有些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将推进改革等同于“发文件”,使得中央一些改革部署在这些地方和部门仅在纸面传递,难以落实为行动。这一点遭公众诟病已久。最新的批评和反思,来自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他近日在“2015中国改革论坛”上表示,文件泛滥已经让改革出现了“冰上开车”现象——轮子在转,车却没有往前走,一直在打滑和空转。
推进改革部署,当然少不了各种文件。过去很多重要的政策和安排,都是通过文件向下传达的。这种“红头文件+白纸黑字”的模式的好处在于,它意味着权威声音的传递,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改革决策在传递过程中变形走样,也能让一线部门开展工作时有据可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但问题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些本不需要发文件的决策部署,最终也都变成了红头文件。南方某市长曾经透露,他每天要批的文件竟然重达10~15斤。文件过多、过滥,其负面影响有三:其一,本末倒置,向下传递文件和向上汇报变成主要工作,落实改革反倒成了“文字游戏”;其二,基层部门和政府应接不暇,常常是上个文件还没交办完,新的文件又来了;其三,一些改革缺少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行动,仅仅“以文件落实文件”,让民众迟迟享受不到改革成果。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个职能部门、各级政府每年发的文件都不少,地方如何消化这些文件?改革如何落到实处?目前一些基层干部想出的应付办法是——收到一份“关于转发……的通知”,就回复一个“关于贯彻落实……的情况”;上级给个“重要指示”,就整理一份“情况简报”。一来二去很热闹,但结果变成“你发文我发文大家发文,你通知我传达无人落实”。
要全面深化改革,听一听基层干部的“吐槽”,对改革的执行方式适当做一些改革,防止改革仅留在纸面上,是非常必要的。毕竟,改革需要“坐而论道”,更需要“起而行之”;需要有逐级传递的形式,更需要有民众能看得到的成效。
一方面,中央部委要做好提高行政效率的表率,尽量减少各种可有可无的文件。部委带头给文件做“减法”,在基层就会产生“乘法”效应。比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一年半时间,全国压缩各种文件近200万个,就获得一片“赞”声。如果能从上到下积极创新重要信息沟通机制,多用一些更有效率的传达方式,减少不必要的中转、折腾,势必能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风气和氛围。
另一方面,职能部门、基层政府要有锐意创新的担当。一些地方出现文件过多、过滥的现象,与少数领导干部缺少担当、不愿担责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要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相较于“纸上来,纸上去”,各地更应结合基层实际,拒绝空谈,崇尚实干,以实际行动推进改革。
12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要抓住关键点、打好歼灭战。其实,经济工作如此,推进所有的改革工作也是如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各部门、各地政府都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找一找改革中的关键点,找准每一块改革“硬骨头”,打一场实实在在的“歼灭战”,不放空炮。如此,才能让民众从改革红利中收获“获得感”。
长江日报:“红头”的效应2009-11-05 |
公权岂能分割市场2013-07-01 |
刘 鹏:用什么帮公权戒除“烟瘾”?2013-10-30 |
白之羽:红头文件为何变“黑手”2015-01-30 |
中工时评:“红头文件”能否不再“任性”?2015-03-02 |
杨于泽:司法审“红头文件”是法治重要进展2015-04-29 |
贞 元:地方立法,能否管住红头文件2015-08-19 |
叶祝颐:清理红头文件还须消除“长官意志”2015-12-04 |
新民晚报:为什么要以“红头文件”狠抓应试...2009-11-05 |
新民晚报:为什么要以“红头文件”狠抓应试...2009-1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