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该怎么干
刘雪松
//www.auribault.com 2016-01-26 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 更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新目标、新概念,令人瞩目。然而围绕“十三五”规划,有一个属于“新手段”的名词,依然相当亮眼。这便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集中力量抓好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

  如果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浙江省未来五年的战略蓝图,那么,“集中力量抓好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则是实现这个蓝图的工作着力点,是措施,也是手段。“既该干”,是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所绕不过去的短板,是均衡发展的硬骨头。而“又能干成”,则反而又是优势,是信心。正是因为这些既该干、又能干成的,是“大事”,所以省委省政府提出必须“集中力量”去抓好干好,可见这个概念,与过去人们耳熟能详的“集中精力办大事”,是有着区别的。

  “集中力量抓好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是以问题为导向,强调的是“该干”而没有干好的大事,前提是“能够干成”的大事,因此,既体现了解决主要矛盾的紧迫性,也客观分析了解决主要矛盾的能力问题;既有攻难克坚的决心,也是实事求是的量力而行。这与简单意义上的、以权力和人力物力为意志的“办大事”,在呈现的“优势”上,是有着不同的境界的。

  浙江在“十三五”期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首当其冲的就是解决均衡化问题,核心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全面兑现。它包括增强创新优势,突出制度供给,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开放层次,提高均衡水平,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而所有这些,都需要解决权力层面的问题,因此,权力既是阻挠大事办好、办成的短板,也是解决短板和问题的力量。只有把权力中的阻力,改造成创新发展的动力,才能推动制度供给的创新,才能提高均衡发展的水平,浙江才有可能以“高水平”的姿态迈入小康社会。

  按照十三五规则,当前浙江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在具体的工作中,包括了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比如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和各类金融小镇;包括了如何做强做大信息、环保、健康等七大产业;包括了如何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加强中心镇和小城市建设、加快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卫生改革等等,总之通过加快促进百姓增收,让民众在高水平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中,有更多超值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从今年省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看,不论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食品安全管理,还是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惠民服务、加大城市治堵力度、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总之都是既着眼“高水平”,又立足“该干、又能干成”,件件都是大事,都事关全面小康社会的质量,事关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浙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这些大事办好办成,办成“走在前列”的水平来。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