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核心提示: 历史虚无主义不顾基本史实,利用网络媒体散布谎言、制造舆论和政治混乱,玷污和贬损历史上的英雄模范人物,因此一直被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深刻批判。在党中央指引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界2015年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处处打胜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四面出击、乱打乱咬、乱了阵脚,频频踩踏红线,陷入困境。
2015中外十大思潮调查评选 NO.2 历史虚无主义
热点表现一:针锋相对的网络骂战
2015年第7期《红旗文稿》刊发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同志题为《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历史清醒》的文章,该文标题被恶意篡改为《盲目追求真相不讲立场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后,在网络上引发不少大V的转发狂潮,并被广大不明真相的网友大肆谩骂,对梁柱同志进行恶意人身攻击。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梁柱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历史虚无主义就是指对我们自己的历史、对民族的文化采取轻蔑、否定的态度。历史虚无主义者们往往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的旗号,任意歪曲史实,颠覆科学的历史结论,制造思想混乱,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
热点表现二:诋毁英雄的恶搞
历史虚无主义不仅在学术界暗流涌动,而且开始向互联网及新媒体等领域扩展。2015年表现尤为明显,一系列恶性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持续撩拨网民的神经。网络上一篇大量转载的博文称,刘胡兰并非被国民党所害,而是死于乡亲们的铡刀下,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加多宝侮辱邱少云恶意营销”,也成为人们调侃英雄人物的“段子”。此外,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雷锋日记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壮士其实是土匪……这些现象是网络恶搞文化的一个缩影,却从深层次反映出一些网民价值观的缺失与精神信仰的迷失。随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推出系列报道反击诋毁英雄,还原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
热点表现三:“民国热”中的“去意识形态化”
一些人强调民国时期上流社会生活得自由、从容、优雅,文化学术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因而判断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时代。他们不但从整体上美化民国,还对许多相关人物、事物予以美化。比如,南京市旅游委员会也为了迎合“民国热”,下发了一个“红头文件”,指令所有旅游部门按照国民党官方话语说话。在介绍南京的导游解说词中,实行“去意识形态化”,把“解放后”改为中性的“1949年后”,把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淮海战役”改为国民党官方习惯的“徐蚌会战”,防止“台湾游客听得不舒服”。此事引发了各大媒体的报道质问,相关肇事者受到了党纪处分。
热点表现四:“抗战神剧”扭曲了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历史虚无主义同样在文艺创作上崭露头角,尤其是赶上这两年抗战剧的热潮。2015年出现了一大批被观众吐槽的所谓“抗战神剧”。比如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我爷爷8岁就被鬼子杀害了”,等等,无一不是八路军打鬼子影视剧之中出现的荒唐。此外,剧中男女演员的服饰、化妆异常靓丽,演员服饰、场所装饰等,都与目前无异,即使放在目前都算很时髦的。抗日神剧神话般的情节在满足了人们对日本憎恨情绪发泄的同时,也间接成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出口,扭曲了群众对历史的传统正确认知,给予了别有用心者歪曲历史,美化战犯的基本素材。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不顾基本史实,利用网络媒体散布谎言、制造舆论和政治混乱,玷污和贬损历史上的英雄模范人物,因此一直被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深刻批判。在党中央指引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界2015年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处处打胜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四面出击、乱打乱咬、乱了阵脚,频频踩踏红线,陷入困境。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 批判 散布谣言 「中图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的思想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阳气进一步上升,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继续增加,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更加深入。但是,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斗争尖锐的特点仍然存在,历史虚无主义四面出击,制造舆论和政治混乱,情况严重。
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反诬”思潮继续深入批判
2015年,广大理论工作者进一步展开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入批判,历史虚无主义走投无路,竟然从概念上改变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反诬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以往打着拥护改革的旗号集中否定伟大领袖毛泽东,现在却又把否定的矛头指向邓小平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的领导。这就暴露了其政治倾向和本质。它说:“从反右到文革,从清除‘精神污染’与‘反对自由化’,历次政治运动把政治与学术一锅煮,造成学术领域与学者伤痕累累,而且风气败坏。”接着它指责说:“一边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普遍意义的真理,一边反对普世价值;一边讲法治,也谈宪法,一边把宪政当作敏感词……”这就把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领导人全纳入否定的范围。这不仅说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普世价值”思潮、“宪政思潮”沆瀣一气,而且说明他们的政治立场和态度。这也暴露了,历史虚无主义在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这股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中央和地方的理论报刊,发表了大量充分说理的文章。许多文章指出:第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重新阐释历史虚无主义定义,反诬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妄图抢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旗帜,与党争夺理论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同时妄图把批判的矛头引向党的指导思想,制造舆论混乱,以便金蝉脱壳、摆脱困境。第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企图否定和颠覆唯物史观,否定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为以往被批判的历史虚无主义的丑行翻案。第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重新定义”的手段,散布奇谈怪论、搅混水、迷惑群众,妄图扭转党中央坚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这标志着我们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术氛围逐渐淡去,政治本质逐渐凸显。
《新青年》对托尔斯泰的认知和争议2010-07-05 |
许 杰:没有理由不纠结2010-10-09 |
肖 鹰:不要放弃“美的理想”2012-02-21 |
王岳川:西方的“三争文明”与中国的“三和...2013-07-04 |
一周留声2014-04-25 |
文汇报: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2014-11-06 |
事关历史要守住“老实学”底线2015-05-25 |
曹守亮:一部颇具创新特色的抗战史著作2015-07-02 |
“凉民证”营销,无耻比无知更可怕2015-08-25 |
王德华:任老外亵渎领袖是网民耻辱2015-12-3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