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春节归来话“乡愁”
梅松武
//www.auribault.com 2016-02-18 来源: 四川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春节归来话乡愁,亦喜亦忧亦困惑。

  年味浓淡,别有一种滋味在心头。总的感觉是,农业发展方式在转变,农村基础设施在改善,农民思想观念在创新。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补贴”红包丰厚,土地红利实惠,梦想在希望的田野放飞。农民说:“这是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枝一叶,别有一种忧虑在心头。农户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听农民谈新年心愿,不愿种地的不知道干什么活,到哪里打工?种地的人普遍担心“增产不增收”,不知道种什么种多少,种什么才能赚钱?农村养老、医疗、社保、教育成为农民的“心病”。尤其是文化娱乐活动相对贫乏,传统风俗被逐渐淡忘,打牌、赌博等不良风气抬头。“好山好水好无聊”,怎样留住乡村“精气神”?

  不是乡愁胜似乡愁,别有一种困惑在心头。农业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农业生产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生产成本处于“上升通道”,一边是价格低廉的国内农产品销路不畅,一边是高端高价的进口农产品被抢购;一边是农药化肥过量使用推高农民种植成本,一边是土地水源已经难以承受污染之重。靠什么确保粮食安全?种田成本为什么降不下来?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要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当前正是“三农”变化最大的时期,正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多的时期,同时也是矛盾最集中、挑战最严峻的转型时期。透过乡愁看“三农”,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的现代化,基础在农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城乡差距决定了我们的“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增加农民收入,决战决胜在脱贫攻坚。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视野看“三农”,往往有不同的喜悦、不同的忧虑、不同的困惑。乡愁寄托着新年的期盼和祝福!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