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知识精英应认识到自身“博学的无知”
社会科学的低水平进而助长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人文主义情怀。宋朝以来,读书人开始以“王者师”自居,“以天下为己任”,以“道统”对抗“政统”。这种使命感固然可嘉,但也是一种不着边际的傲慢,不但是对王者的傲慢,也是对百姓的鄙视。这种人文主义情怀到了近代就自然转换成自虐式激进主义,妖魔化祖宗,对“中国”失去了起码的敬畏感。即使到了80年代反思“文革”,思想的贫瘠也未能助推社会科学的中国化发展。
由于社会科学的“去中国化”以及社会科学界整体水平不高,使得太多的碎片化或者根本不靠谱的知识在流行。比如,追求市场化就必然削弱政府的作用,把公民社会等于民主政治,选举授权才有合法性,要自由要分权就反对集权,谈论民主只能说其好而不能说其问题,政治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经不起经验检验的似是而非的知识。以高度意识形态化的碎片化知识来指导国家治理,结果会是什么样呢?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有有能力的中央集权,自由和分权变成了地方豪强政治,这对草民是福还是祸?很多国家的政权是靠选举产生的,结果都是“无效的民主”,不能治理的政府不但不具有合法性,更是非道德的,因为政府的天职就是治理。
读书人以谈论政治为天职,但是因为受狭隘的、贫瘠的甚至是虚假的政治知识的支配,很多人所谈的政治与“治国之道”背道而驰,不然“阿拉伯之春”怎么会变成“阿拉伯寒冬”,理想中的“自由民主”怎么变成了普遍的无效治理乃至国之不国?这并不是说不能谈论政治,但是必须首先认识到自己政治知识的局限性乃至“博学的无知”,必须承认自己之所见不过是管中窥豹,从而做到能审慎地谈论政治。对于富有人文主义激情的中国社会科学学者而言,敬畏“中国”、审慎的低调本身就是在承担社会责任。(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光明日报:知识精英当如何引领大众2009-02-17 |
光明日报:知识精英当如何引领大众2009-02-17 |
唐 昊: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教育精英2010-09-10 |
中国青年报:对精英的批评不该是道德大批判2009-02-12 |
张金岭:《三字经》何必进校园2011-01-06 |
独家观点:说说公众精英的文化素养2013-08-14 |
陋室观复:谁该负责乱七八糟学说带来的繁乱2015-06-08 |
陋室观复:谁该负责乱七八糟学说带来的繁乱2015-06-08 |
公方彬:我们需要怎样的精英群体2015-10-28 |
中国青年报:对精英的批评不该是道德大批判2009-02-1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