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没有围墙、没有大门,市民可随便进入院内散步,游览人工湖,累了还能坐在椅子上休息,这里俨然一座漂亮的城市公园。从去年4月起,长沙市全面开启“拆围透绿”工作,要求区县政府自拆围墙还绿于民,并完善相关便民设施,将机关大院变成市民休闲的社区公园。(3月14日 中国新闻网)
“无围墙政府”的呼吁和实践,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但至今却没有蔚然成风。前不久,中央发文“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在这一背景下,无论如何,都应该给予率先“拆围透绿”的政府机关一点掌声。因为“无围墙政府”是世界潮流,其本质不仅是拆除有形的墙,更是要拆掉干群间无形的“心墙”,也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应有之义。
围墙之中本身就携带了“心墙”,中国文化相对内敛、封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于是自古就有了围墙文化。政府机关之所以建围墙,也不例外,“防”的心理就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久而久之,有形的围墙又给无形的“心墙”提供了屏障,不仅产生了路径依赖,还产生了懈怠。只要将前提置换一下,老百姓都是善良的,官员做好“公仆”的本职,没了有形围墙,实际上也不必为所谓的安全过多忧虑。
可见,政府机关拆除围墙,实际上也是一种倒逼机制。有了完善的政策法规,有了政府服务的质量标准,能够办的事,不需要请客送礼打招呼,保质保量高效地给群众办了;不能办的事,请客送礼打招呼也没用,胡搅蛮缠的“刁民”自有法律伺候,久而久之,大家习惯了,政府和公众的关系自然也就和谐了。因此,政府机关拆除围墙,就是在倒逼“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倒逼“依法行政”、“法治社会”的建设。
然而,政府机关拆除围墙,显然还只是第一步,因为很多政府机关都不只有“一道关”,拆了围墙,可能并不意味着公众就可以自由出入政府机关的办公大楼,可以去找官员“谈心聊天”。因此,政府机关在拆除围墙之后,还应该自撤门禁,只要通过安检,就应该不再需要出入登记,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只有这样,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还真正把“公仆”的日常工作置于了“主人”的监督之下。
“无围墙政府”代表的是一种“权利落地、秩序井然”的理性文化,要求切实将“权力关进笼子”、保障权利;代表的是一种外向、开放的文化,没有“心墙”的存在,随时可以体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求必须谦虚谨慎、好学上进。至于安全的隐忧,“外松内紧”是国际惯例,美国总统府白宫,只有矮矮的花格子栏杆围着,游客还可以预约参观,内急甚至可借用厕所,但真正的安保力量却超过了万人。
自拆围墙、开放门禁、去掉“心墙”,“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家可以理解,但方向是确定的。我们常说,大国崛起,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大国心态。如果我们仍然时时抱着“心墙”不放,用“围墙”把自己所谓的自信保护起来,大国心态又怎么能够培育起来?宽容和谅解的现代公民精神又怎能生根?中央“拆围”的政策,解决的绝不仅是“内部道路公共化”的问题,而是具有重大历史社会意义,所以我们期待更多的政府机关带头“拆围”。
刘昌海:“司法强拆”有点超越现实了2010-12-17 |
金海燕:隐报招待费是“此地无银三百两”2014-04-16 |
陈 健:“微信批示”如何“叫好又叫座”2014-04-25 |
广州日报:政府办公楼不妨争做另一种“地标”2014-05-05 |
政府贴通告环卫工撕掉2014-10-21 |
我在我思:让法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系列谈2014-12-23 |
林 煌:让政府信息多亮相2015-02-12 |
为文化惠民点赞2015-07-03 |
红网:权力撑起的“安乐窝腐败”让民众很受伤2009-12-09 |
江 晨:为政府采购阳光化点赞2016-01-1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