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扶贫开发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各级党委政府唯有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以问题为导向,为贫困地区的发展铺好“底子”、出好“点子”,才能真正提升贫困地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扶贫开发进入冲刺期。习近平总书记3月8日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到早日实现脱贫目标。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针对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问题指出,“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打赢“十三五”扶贫攻坚战的信心。
扶贫工程主要面临四大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国扶贫开发主要面临四大困难和挑战:脱贫难度加大。一方面,现有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差、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落后的连片特困地区。比如,全国还有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在83.5万个自然村中,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数33万个;数千万农村家庭喝不上“干净水”;贫困人口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弱、病、残的失能群体。另一方面,扶贫资源的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2011一2014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70亿元增至433亿元,农村贫困人口分别减少4329万人、2339万人、1650万人、1232万人,脱贫率分别为26.13%、19.11%、16.67%、14.94%.返贫概率提高。其一,初步脱贫人口和贫困人口所在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率高、防灾抗灾能力弱;其二,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仍然突出,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未被低保项目覆盖;其三,劳动技能相对较弱的贫困人口和初步脱贫人口的就业面临更大困难。其四,市场变化、工程移民、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等新的致贫因素日益增加。
相对贫困凸显。2000一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从4027元增至18059元,二者之比从1:2.79增至2007年的1:3.33再降至1:3.03,相对差距呈缩小态势,但绝对差距仍持续扩大。从农村居民收入五等份看,2000一2013年最低收入家庭人均纯收入与最高收入家庭人均纯收入差距从4388元增至18689元,二者之比从1:6.47增至2011年的1:8.39再变至1:8.23,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均基本呈扩大趋势。如果看财产差距,相对贫困问题很可能更为严重。
贫困标准偏低。鉴于我国已经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因而参照世界银行提出的每人每天1美元的极端贫困线是不合适的,只能参照每人每天2一2.5美元的较高贫困标准。而如果按照世界银行较高贫困标准统计,当前我国贫困人口规模无疑将大幅度增加。不仅如此,在未来5一6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贫困线不可能一直保持在当前水平,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逐步逼近,我国在“十三五”期间的扶贫标准也应逐步提高。
扶贫开发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根据“十三五”规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特提出如下五项政策建议:研究全面小康社会的扶贫标准。2010一2014年,国家贫困线相当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从约16.5%降至12.9%.如果不提升扶贫标准,到2020年国家贫困线相当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可能降至8%一10%.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着手研究如何在“十三五”规划期间逐步提高农村贫困线水平并制定出具体的方案。
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财政综合扶贫投入的增幅从2011年的41%降至2013年的24%,专项扶贫投入增幅从2012年的22.8%降至2014年的9.78%.考虑到“十三五”期间扶贫工程的艰巨性,应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
进一步提高扶贫精准性。一些贫困县实际上已经脱贫,但舍不得脱“帽”,以致继续占用国家大量扶贫资源。甚至一些地方官员还自豪地声称他们是“戴着贫困县的帽子,过着小康的日子”。应尽快制定并优化扶贫开发重点县退出标准。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应因户施策,切实做到扶贫“到人到户”。
进一步强化内源扶贫。贫困地区之所以长期贫困,根源在于其自身缺乏“造血”机制,贫困地区的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应积极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劳动素质,大力支持贫困人口的子女接受中高等教育,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当然也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亿万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扶贫开发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各级党委政府唯有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以问题为导向,为贫困地区的发展铺好“底子”、出好“点子”,才能真正提升贫困地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
(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以改革创新加快精准扶贫的步伐2015-11-16 |
赵永平:扶贫如何不“脱靶”2015-11-18 |
脱贫“军令状”诠释共享发展理念2015-11-26 |
唐 华:扶贫工作要念好总书记的“准字经”2015-12-01 |
顾仲阳:扭转“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方式2015-12-10 |
挖掉“穷根” 同奔小康2016-01-14 |
扶贫考核办法既要升级更要落实2016-02-25 |
精准扶贫更要用好“市场之手”2016-03-10 |
在“知行相长”中推进精准脱贫2016-03-11 |
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力量2016-03-1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