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大力创新舆论引导范式 塑造理性舆论场
张志安
//www.auribault.com 2016-03-22 来源: 羊城晚报
分享到: 更多

  针对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鲜明地指出了塑造理性舆论场、发挥舆论正功能的关键前提,即如何在媒介融合、社会心态多样的情境下,准确把握舆论生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传播形态、转变引导范式。

  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行业和舆论生态呈现出重大变革的新趋势: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不再只是传统媒体,还可以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乃至个体;传播权力逐步去中心化,专业媒体所掌握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正在弱化,受众权利特别是话语权得到极大提升;传播模式告别单向化,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成为了新常态。总体上看,新闻舆论场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从过去以传统媒体、主流媒体、机构媒体为核心的“新闻传播舆论场”,逐步转变成专业媒体、平台媒体和自媒体协同共生的“公共传播舆论场”。立足公共传播舆论场的新生态、新挑战,如何实现新时期新闻舆论引导的科学化和实效化?可重点从三个方面来积极探索:

  首先,把握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性的“问题单”。积极向上、健康主流的舆论场,必须首先要围绕关乎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话题来进行公共表达、凝聚社会共识。为此,新闻报道要从舆论引导的基础条件出发,建立和强化“议程设置”的意识,真正肩负起设置稳定的公共议题的社会责任。一方面,主流媒体要超越网络事件的浮躁化和碎片化特点,真正懂得判断、聚焦和把握重大的社会话题;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媒介议程、公共议程和社会议程的有效对接和充分融合,引导公众真正关注城市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重大问题,鼓励不同社会群体围绕“问题单”来展开对话、理性表达和达成共识。

  其次,为公众提供理解敏感和复杂议题的理性“认知框”。主流媒体只单纯强调正面看问题、或者只看问题的积极面是不够的,还要帮助受众建立起对发展中的复杂问题的理性认知。所谓提供复杂性的认知框架,就是能够超越简单的非此即彼的立场去审视问题,而是能努力用理性思维去客观剖析问题,做到既认识到现实的复杂性,又看到发展的积极面。

  倡导舆论引导过程中的复杂性认知框架,主要基于传统宣传方式的效果弱化,网民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伴随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背后包含错综复杂的原因,其解决的方法也涉及多重因素的协同。就要求对现实社会的认知不能停留于极端个案或事物表层,而要整体观察和深度理解,运用复杂性认知框架,这样才能比较准确、贴切、真实地说明问题。以复杂的视角去审视,往往能更好启发受众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所表达的观点也往往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引导力。

  再次,建立针对不同领域热点问题进行舆论引导的“话语包”。主流媒体要探索更加多元、有效的公共话语,采用更加理性、专业的媒介话语,针对不同领域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尤其是当下的网络舆论场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极端化的情绪和社会心态,要对这些社会心态进行调适,需要运用更有效的话语方式、争取更大的话语权。为此,在具体的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不能讲大话、空话,而要运用朴实、平等、兼具亲和力和公信力的公共话语,以事实来说服人,以理性来引导人。

  (作者是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