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凑数问责污染“廉政指数”
薛家明
//www.auribault.com
2016-04-05
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仍然喊在嘴上、浮在面上,存在“只闻雷声、不见下雨”的现象。甚至,有的地方在问责上有“凑数”嫌疑,把不属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事项也统计在内。(4月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问责凑数,后患无穷。比如,会衍生“虚假清廉”,误导舆论。问责通报是外界观察一个地方执纪是否从严的重要窗口。而一些地区故意把小问题,当成大问题解剖,其实是变相掩盖真实的大问题。试想,连一些不属于问责范围的小问题,都“小题大做”,严厉问责当事人,岂不给人执纪从严的假象?如此,真问题就可能被虚假清廉掩盖,逃避外界的监督。
从严执纪贵在一个尺子量到底。若尺度不一、厚此薄彼,就会让规矩和纪律失去刚性,让从严治党流于形式。一般干部白吃个苹果,当然不对,但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弄得上纲上线,是表演给谁看?如此,“廉政指数”岂不严重污染、走形?
凑数问责会让群众怀疑从严治党的力度和决心。敢不敢求真、碰硬、真问责,是从严治党决心的试金石。而一些地方凑数问责,无疑是在透支从严治党的力度和决心。在群众的殷切期盼下,一些地方、部门给出的问责成绩单,案情“小题大做”,问题无中生有、刻意拔高,如果问与责不对等,群众会看不明白?
别让凑数问责污染“廉政指数”。目前而言凑数问责只是少数。但“一颗老鼠屎会坏了一锅汤”,少数的凑数问责,也会污染整体的“廉政指数”。因此,对凑数问责绝不能等闲视之。一方面纪检监察部门要善于“自检”,坚决将虚假问责、凑数问责等歪风邪气打下去。同时,也需要引入社会监督、媒体监督。通过强力的外部监管,让凑数问责蒙不下去,让“虚假清廉”过不了关。唯有如此,严重污染“廉政指数”的凑数思维,才能真正绝迹。
编辑:张苇柠
供暖制度需要灵活执行2010-10-29 |
一周看点:别让民生工程沦为“民怨工程”2012-02-10 |
网声2012-11-07 |
崔 滨:对雾霾没反应,就是给群众添堵2013-01-15 |
容许犯小错是句公道话?2013-01-31 |
快评论2014-10-15 |
两会?望:让“反腐红利”转化为“民生红利”2015-03-12 |
两会?望:让“反腐红利”转化为“民生红利”2015-03-12 |
大数据技术应用迎来美好时代2015-05-30 |
陈广江:“企业也不容易”让环保执法沦为儿戏2015-07-23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