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转眼离开东北老家38年了,但家乡发生的一切依然让我魂牵梦绕。前几天注意2015年的国家财报,知道东三省的GDP排在国内末端,不少大型国企职工生活困难,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东北对新中国的贡献尽人皆知、不言而喻。而今资源枯竭、人才流失、转型艰难,“共和国的长子”竟然沦落到国内经济发展末端,不能不让人感慨系之。
为了改变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在一系列的投入之后,今年再次加大力度,新一轮的振兴计划正渐次展开,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种被动局面一定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振兴离不开政策支持,更离不开自身努力。观念需要更新、体制机制需要改变、市场的决定作用和政府的监督作用需要加强,千头万绪,缺一不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要大力倡导和积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起源于传统手工业,完善于大工业生产,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工匠精神具有深厚的底蕴和特殊的意义价值。它曾是工人阶级的看家本领,是企业兴盛的秘密所在,也理应成为东北振兴的动力源泉。
所谓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挚爱精神,全身心地投入所从事的事业,甘愿为此殚精竭虑、焚膏继晷、乐此不疲;是一种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像艺术家创作作品一样,呕心沥血、精雕细刻、一丝不苟;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几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不畏艰难、不怕寂寞;是一种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投入到产品之中,不图名利、不惧失败、不计得失;是一种永不停歇的追求精神,为使产品臻于完美,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远超越。小到一家店铺,大到一个国企,其兴衰多半源于工匠精神的有无、多寡、强弱。我们所熟悉的很多著名国企,起初不过是举步维艰的小企业,后来因为拥有了身怀绝技的老师傅、老工匠,有了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那种特殊的工匠精神,企业的面貌才发生根本性改变。这种精神在师徒之间口口相传、代代相因,成为一种弥足珍贵的传统,成为企业兴盛的秘密所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我们的国有企业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共和国脊梁。
曾几何时,这种令人骄傲的传统正渐行渐远,成为受人怀疑甚至遭人诟病的精神气质。在这个日益浮躁、浮华、虚荣的社会里,企业指望的是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能够迅速带来短期利益和高额利润的项目,为此不惜偷工减料、草率应付,生产出的产品只能和粗放、粗糙、粗鄙、粗陋挂钩,哪里谈得上市场竞争力。人们追求的是急功近利的价值哲学,艳羡的是省略过程的直接暴富。不劳而获不再是令人唾弃的品质,一觉醒来成为亿万富翁才是年轻人心中的梦想。很少有人甘于寂寞,为一件产品的完美无缺投注毕生精力;很少有人淡薄清贫,为心爱的事业九死不悔。精益求精成了“迂腐可笑”,持之以恒变为“冥顽不化”。价值扭曲、信心缺失、耐心缺位,是比企业困境更加可怕的心理崩盘。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工匠精神。唯有这种精神,才是我们渡过难关、重拾信心的最为可靠的精神支柱。有人做过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中,日本占据3146家,德国占据837家,荷兰占据222家,法国占据196家。我们国家占据多少?我没有得到统计数字,不便妄言。但有一点不容否定,我们组装的进口汽车不如原装进口车,我们的同胞甚至对日本马桶、德国菜刀都青睐有加。我想不必苛责同胞的“肤浅”、“势利”,多想想我们的工艺水平,我们曾经赖以自豪的工匠精神,庶几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广州日报:煌煌“中国梦” 照亮“我的梦”2013-03-26 |
人民日报: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2013-04-01 |
张 砥:文化认同是增强爱国意识的基础和条件2013-10-11 |
中国人的世界杯2014-06-15 |
中国人的世界杯2014-06-15 |
涂启智:立法推动“高贵的坚持”2014-06-25 |
劳模引领创新 助力绿色崛起2015-04-28 |
郑渝川:要看到劳动教育缺失的严重后果2015-08-05 |
培育工匠精神关键在企业2016-03-16 |
开罢奥运发“神七”,发展就是硬道理2008-10-0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