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局长请辞干科员”的正常与不正常
寇宇龙
//www.auribault.com 2016-04-13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一个县一年有10位局长、副局长提出改任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虚职岗位;发改局长、财政局长等实权人物也申请“实改虚”……近日记者在多个县调研了解到,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超发奖金、超配职数等非常规的干部激励手段行不通了,部分干部深感推动工作缺少“抓手”,加上权力受到监督,“无油水可捞”成为常态。于是,盼望从风险和压力大的实职改任清闲但待遇不少的虚职,已成为一些基层局长、副局长们的官场心态。(4月12日《半月谈》)

  好好的局长不当,却主动要求改任科员。这样的事,初听来让人诧异,然而仔细分析起来,或许也就不难理解。报道中所说的局长、副局长,指的是基层县一级的,一般为科级干部,而所说的“科员”,实际上也主要指的是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从待遇上看,是和县里的局长、副局长平级的。不用担局长的责任,没有局长那么多活,但工资待遇却和局长一样,那么,“局长请辞干科员”又有什么好奇怪呢?

  如何看待“局长请辞干科员”,这就不得不和官场的新常态、新风气联系起来。近几年,随着中央各项规定的出台和坚决实施,那些曾经依附在权力之上的腐利被剔除,权力受到监督,没有“油水”可捞了,这么一来,那些意志不坚定,在干实事上缺乏动力的干部,就有了变为闲职的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层官场,为官不为的现象常常受到关注。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基层干部占着领导职务,却惰性十足,往往是办事没有油水,就没有动力,“吃拿卡要”受到限制后,对待一些关系着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工作,也是能拖就拖。而“局长请辞干科员”在一定意义上,是官场优胜劣汰的体现,既然心思不在岗位上,因为没有了“油水”便失去了工作动力,那么这样的人从领导岗位上下来,而让其他有为愿为者上去,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当然,“局长请辞干科员”一事上,也有不正常的地方值得关注。比如,之所以有些人愿意变为虚职和闲置,是因为,待遇不变,却很清闲。那么,对此,官场的激励机制显然是需要反思的。如果干多干少都一样,那如何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不久前,多个省份都出台了有关干部“能上能下”的实施细则,意在打破官场僵化的晋升体系。笔者建议,解决官场的活力问题,除了职务上的“能上能下”,还应进一步在薪酬体系上改革,以实现“能多能少”,让“勤者多得”“惰者少得”。唯有如此,“图不上油水就图清闲”的官场消极心态才能受到彻底一振。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