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一百多家中央单位陆续在网上公开部门预算,社会关注度高的“三公”经费也一并亮相。财政部19日汇总数据显示,今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即上限为63.1亿元,比去年初预算减少0.06亿元,下降0.1%,但仍高于去年实际执行数。仔细梳理账单中的数据,其中释放今年中央“三公”预算低于去年预算、去年中央“三公”实际少花9亿多元、今年将严控规模确保“只减不增”等三大信号。(4月19日新华社)
减少0.06亿元、下降0.1%、少花9亿多元……从财政部公布的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今年“三公”预算,还是去年“三公”实际花费,都成功实现了“负增长”。这些喜人“减法数据”,无不彰显出中央部门压缩“三公”经费、严控“三公”规模的坚定决心。“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已成为新常态。
公共财政资金的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创造的。按理,对纳税人的钱,政府部门理应深知一丝一缕、一饭一粥背后的艰辛和汗水,将其用于刀刃上。然而,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由于监督的缺位与缺失,以“三公”经费为主的公款消费大行其道,深受公众诟病。“一顿饭吃掉几头牛、屁股下面坐着一幢楼”,这些民间流传的段子,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是类似的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大量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一些人认为,公共财政资金只要不进自己腰包,吃点喝点用点无伤大雅,也似乎很难进行问责。
从理论上讲,作为纳税人,民众有权知道其所缴纳的税款用于何处、以及产生何种社会效益。作为公共财政的管理者,政府有关部门也有义务告知纳税人每一笔财政资金的用途与去向。晒“三公”经费,实质上是一个打造看得见的政府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民众对政府决策及其实施效果的实时监督。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地方或部门“三公”经费已经大幅减少。但是不得不承认,有关部门晒“三公”的步伐与力度似乎仍有所保留,与民众的期待有差距。比如,公众最希望看到的并不是某些主管部门提供的数字,而是希望透过这些数字看到数字增减的深层次原因,即“增要增得明白,减要减得合理”。特别是涉及公务接待等敏感方面的经费支出,更是寄托了公众对反腐败的期待。倘若有关部门在预算公开化的关键数据上,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自然会让公众感到有所失落。
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可谓一次很好的示范。比如,面对网友的质疑“今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即上限为63.1亿元,比去年初预算减少0.06亿元,下降0.1%,其中,因公出国(境)费为何还增加了0.89亿元呢?”财政部坦诚地表示,主要是因为今年出访任务、参加国际赛事等增加。再比如,对于今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数高于去年执行数,财政部解释说,主要是因为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连续多年压缩,下降幅度较大,为保障各部门正常工作需要。如此坦诚的态度,自然能够及时解开民众心中诸多疑问。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晒“三公”,可以让公众全程参与经费分配、使用及收益的监督与考量,让百姓看明白政府部门的账单,又让百姓监督政府部门合理地花钱。这既是对民意的尊重,更是打造“透明政府”应有之义。从这个角度讲,晒“三公”应该更加积极主动,更加阳光透明,特别是在关键数据上不必遮遮掩掩。
刘楚汉:公开“三公”经费重在形成倒逼机制2011-03-25 |
李 辉:“三公消费”离另一个“三公”有多远2011-07-08 |
黄栀梓:以法制规范“三公”经费公开2011-08-04 |
“‘三公’经费并非越少越好”:超前的“担...2012-02-09 |
尹卫国:对三公经费就该锱铢必较2012-02-09 |
严控“三公经费”,每双眼睛都是监督的力量2012-03-22 |
秦 丹:“三公经费”公开就是进步2012-07-04 |
徐立凡:三公越经晒公共行政越有保证2013-03-21 |
汤嘉琛:“三公”经费改革力度应更大2013-04-24 |
深圳特区报:“三公经费”瘦身释放好信号2013-05-2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