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现在,全国有大约7亿网民活跃在网上,每天产生300多亿条信息,信息从稀缺到泛滥,舆论从单一到多元。随着新媒体平台越来越丰富,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新媒体迅速普及。要做到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就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同频共振,相向而行,让全社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一,汇聚民意。必须坚持“网络群众路线”,沟通民情、反映民意、赢得民心。互联网新媒体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新载体和新领域。群众在哪儿,我们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如果不能从内心重视网民和网络民意,不能正确认识网民的智慧和力量,很难做到主动贴近网民、了解网络民意。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观点,从顶层设计开始,切实让亿万人民更多地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让互联网成为连接党和群众的“高速公路”,而不是“信息鸿沟”。
第二,产生共识。全面把握“党管媒体”的内涵,善管善用善待互联网新媒体,党员领导干部要亲自参与网络传播过程,积极主动地进行去芜存菁,设置议题、回应关切、解疑释惑、沟通民情的工作。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让互联网成为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挥民主、接受群众监督的新渠道,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为各级领导干部在互联网时代践行群众路线指明了努力方向。
第三,增进共识。畅顺表达途径,规范管理制度,营造宽松愉悦的舆论环境,建立“容错”和“纠错”机制,包容善意批评。对于网上恐怖、暴力、淫秽、欺诈、谣言等有害信息,必须依法进行有效治理,否则网络就会真假不辨,善恶不分,乌烟瘴气,前途暗淡。网民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监督、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时候因为观察事物的角度以及自身局限,未必能做到全面、客观、准确,有些批评和意见可能存在偏颇,有时甚至会带有牢骚、抱怨等负面情绪,如何抱着“忠言逆耳”的态度、通过“和风细雨”的方式加以容错、纠错,是增进共识的关键。在网络舆论事件出现的时候,必须摒弃不合时宜的做法,对负面信息,疏堵结合,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作用。领导干部要克服“网络恐惧症”,善于处理网络舆情。当然,相关体制机制上也要为网络工作者和领导干部营造宽松的环境,让人敢于及时真诚地应对舆情。
第四,巩固共识。提升网络传播的有效性,以提升实际效果为目标,避免生产的网络信息与网民信息消费产生误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了解网络群众的特点,尤其是网民个人现实社会身份在向网络空间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放大、变异、转换、关联等身份特征,必须认识到网络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复杂性,必须要对网民表达形式和参与习惯有科学的认识,必须对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有深刻理解。
易艳刚:政务微博是网络时代的新“群众路线”2011-11-25 |
人民日报:微博“国家队”如何更好发力2013-12-02 |
刘民乐:以社会合力筑就反暴恐的铜墙铁壁2014-05-06 |
谢 佼:创造条件让媒体监督促进司法公正2014-12-17 |
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2015-11-13 |
叙 岚:“五个一百”引领网络正能量2015-12-07 |
刘子林:基层宣传工作必须强化主阵地2016-01-05 |
大力创新舆论引导范式 塑造理性舆论场2016-03-22 |
要“成风化人”,不要“娱乐至死”2016-04-13 |
人民日报:提供精神动力 打牢思想基础2009-09-2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