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直接关乎其发展水平和社会贡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至今依然显示出科学理论的伟力,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即使在当今西方社会,马克思也曾被思想界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才引发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和中国面貌的深刻变化,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所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源头活水。
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给出了明晰的答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为我们研究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学习和研究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本着科学精神、下苦功夫才能掌握真谛、融会贯通。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搞清楚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会有所作为;只有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才能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努力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就一定能不断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更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胡一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常态化2014-09-05 |
光明日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必须以马克...2015-01-26 |
新华每日电讯:着力加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2015-02-05 |
张东刚:守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线2016-01-08 |
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2016-01-11 |
高举旗帜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首要职责2016-02-29 |
姓马光荣,信马很难2016-03-24 |
开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2016-05-18 |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16-05-19 |
立时代潮头 发思想先声2016-05-1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