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刷单”,就是店家付款请人假扮顾客,用虚假交易和好评提高网店销量与信誉。媒体调查发现,“刷单”已经不是个案,几乎成为国内电商行业的“潜规则”。依附一些网购平台,近几年形成不少规模庞大的刷单组织,人数少则几十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他们与快递公司“合作”收发空包裹刷好评,一些网店的好评和高销量就是依靠他们组建的刷单工厂完成,这些刷单工厂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网购时看销量和买家评价,是大多数消费者判断商品的重要参考依据,相比于商家无法回避的“自卖自夸”嫌疑,实实在在的销量和其他买家的“客观”评价显然更让人放心。然而,大规模的“刷单”作弊让这种经验变得不再有用,一些所谓的“爆款”和“好评如潮”,可能只是一大批职业刷单手精心罗织的诱人表象,真实的买家评价已经无从分辨,一不小心就可能落入网购陷阱。
线上交易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建立起买卖双方的信任曾是网购面临的最大考验,一批第三方平台则应运而生。通过保障买家的自由评价权,网购逐渐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很大程度上,网购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就是建立在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上。遗憾的是,“刷单”的产业化运作,让一切好评都不再有足够的说服力,谁知道这是不是刷出来的呢?可是,如果连评价也不能相信,那还有什么可以信赖?以后还能不能愉快地网购呢?
花钱买假口碑不是什么新创意,但在互联网时代的陌生人社会中,这种上不得台面的营销手法却仿佛找到了一片生存的沃土,突破各种漏洞肆意生长,爆发出惊人的破坏力。事实上,如今被金钱攻陷的,已经远远不止哪个电商平台的评论区。一个品牌好不好,一部电影值不值得看,一个楼盘品质是否过硬,每一个蕴含商机的话题,几乎都能在网上找到大量的宣传“软文”,广告几乎无处不在,朋友圈里,独立影评人的公众号里,专业分类的论坛里,或见缝插针,或明贬暗褒,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在各路写手和人气“网红”们变着花样的“吐血推荐”中,普通人已经无从分辨这究竟是诚意满满的良心保证,还是拿人钱财替人说话。那些标榜的权威、公正的平台,那些在圈内小有名气的意见领袖,那些颇有发言权的专业人士,谁能保证他们能拒绝一切诱惑,始终做到言为心声,充当社会信任的坚定基石?
更糟糕的是,当“刷单”这一套盛行开来,真正守规矩的企业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明明货真价实,却刷不过一些不良商家,明明是精品,却输给了砸大钱买好评的粗制滥造品。如果坚持做好产品、坚持做良心生意,换来的结果却是在市场上的失败,而投机取巧的造假者反而赚得盆满钵满,只会促使“潜规则”成为行规,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社会一旦失去了信任,一切交易和运行的成本都将异常高昂。如果每一笔网购都需要人们小心翼翼去自行求证信息真伪,如果“推荐”信息中充斥了言不由衷的广告,互联网所带来的效率红利或将面临巨大的危机,这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落实好2014-05-06 |
高校特招不是招特权2014-06-10 |
中工时评:努力推进社会保障法治建设2014-10-23 |
人民日报:靠法治筑牢网络安全的基石2014-11-24 |
傅达林:靠法治筑牢网络安全的基石2014-11-25 |
人民日报:让法治为现代中国护航2014-12-03 |
毕节留守儿童之死拷问社会良心2015-06-15 |
庙堂之治,也需江湖上的“琅琊榜”2016-02-01 |
不退善款伤害社会爱心2016-02-25 |
让社会充盈诚信的空气2016-05-2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