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主动上缴红包不是反腐“终点站”
鱼予
//www.auribault.com 2016-06-12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近日介绍山西反腐情况时表示,一年多来,山西先后查办了5名市委书记;到今年4月,全省有2万多人次主动向“红包礼金专户”退交钱款,超过了一亿七千多万元。(6月8日中国新闻网)

  5646人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违纪问题;有2万多人次主动向“红包礼金专户”退交钱款,超过了一亿七千多万元。看到这则数据,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让人为之感慨。诚然,十八大以来,在反腐的高压态势下,一些“老虎”“苍蝇”被拍落马下的同时,部分“潜水”的贪腐者犹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主动上缴“红包”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欣喜之余,却耐人寻味,试想,如果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真正得到约束,会有想方设法送“红包”、礼金者?如果我们的监督得力,会有这么多党员干部不听“招呼”,不守规矩,顶风违纪?漂亮数据的背后,其实依然能看出收受“红包礼金”具有的顽固性和反复性,拔掉这颗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毒瘤”还任重而道远。

  事实上,近年来多地出台红包惩治行动可谓“十八般武艺”全用上。如治理收送“红包”,对实名举报并经查实的,可以给举报人最高不超过3万元奖金奖励;对违反规定不主动上交的,一律先免职;对违反规定指名道姓予以曝光,等等如是。但不得不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禁止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也不乏强硬的治理或清理措施,然而在查处的贪腐事件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贪官都有收受红包、礼金的行为,而且多数贪官都是从收受红包、礼金开始走上犯罪道路。由此可见,显性的“红包”收受少了,隐形的“红包”收受现象并没有绝迹,并没有得到真正刹住,“顶风违纪”者有之,甚至还大有人在。

  高飞之鸟,死于贪食,深渊之鱼,死于香饵。毋庸讳言,想方设法送“红包”、礼金给领导干部,不过是为了用其手中权罢了。吃人嘴短,拿人手软。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后,无疑会以牺牲整体利益为代价,换取个人及小团体利益。而送“红包”、礼金者,就是以小换大、以少换多,谋取不法利益。那么主动上缴“红包”就真的“不想腐”?答案不能确定。或许只是躲避一时“风头”,也不无可能。由此看来,主动上缴也好,迫于压力也罢,一亿七千多万元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确实起到一时一地的效果。但也容笔者一虑,此番能否从根本上彻底杜绝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现象?会否出现或不断出现收受“红包”的各种版本翻新?

  作风问题无小事。纵览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一系列大案要案,一个“贪”字,已使不少为官掌权者身败名裂,而经由“红包”礼金收受贿赂的更是不在少数。这无疑给所有领导干部和监督部门以警醒。一是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决不能把收受“红包”、礼金当成“小节”问题对待,切实做到严守纪律听“招呼”,廉洁自律做表率,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二是加强学习,提高抵御不良风气的免疫力,避免被红包、吃请、购物卡等“陷阱”羁绊。三是监督部门加强预警、打好预防针,制订相关配套措施,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使各项制度更加严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收红包”现象。四是加大查处和惩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思想根源上做到“不想腐”。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红包”犹如温水煮青蛙,会慢慢侵蚀我们党员干部的肌体。愿所有的党员干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以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更愿监督部门能让权力真正得到更规范且严厉的监督,从根本上遏制官场红包歪风;也愿主动上缴“红包”成为自觉抵制“红包”的起点,最好是不收“红包”,这才是真的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