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逢对外投资和外援必反”是民粹主义
环球时报社论
//www.auribault.com 2016-06-23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 更多

  河北钢铁集团今年4月达成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协议,出资4600万欧元。消息近日传出,同时有人查出,美国钢铁公司曾于2012年以1美元将该厂卖给塞尔维亚政府,两相对照,一些人大呼中国“又亏了”。尽管不太沾边,但质疑中国“外援”的声音又起。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舆论场上有种“逢对外投资和外援必反”的倾向,而且经常把对外投资、贷款和援助混淆起来。表达这种情绪的人强调中国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只要去国外花钱都被他们看成“乱撒钱”,相关的外国都被认为有可能成为“白眼狼”,有朝一日“反咬中国一口”。

  这种毫不专业的民粹主义质疑不断蔓延,而且经常一点就着。就像塞尔维亚的这单生意,乍一听像是言之凿凿。

  然而这个对中方“很傻”的编排根本经不起推敲,美方当年以1美元出售那家钢厂,与河北钢铁集团4年后花4600万欧元收购它,条件不可能是一样的。而那些条件的变化值不值4600万欧元,只有谈判者才会知道。

  河北钢铁集团是企业,不是政府。企业对外投资遵循的逻辑与舆论场的标签式价值判断完全不是一回事。企业对外并购除了可能有获取资源和技术等目的,还可能为了规避贸易壁垒,完善企业的区域布局等。河钢的这次收购一定有它自己的战略考虑,“发展中塞友谊”肯定不是它的首要。

  中国企业必须向外走,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需要勇敢面对的一段经历。看看全球有多少美国、日本、德国的企业吧,再看看新兴工业强国韩国的大公司走了有多远。中国企业如果都是“窝里横”,中国岂有现代化的未来!

  如今前往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堪称是帮这个国家经济向全球渗透的先驱者,为此而冒风险的企业家和一线操盘手们将涌现一批特殊的“时代英雄”。这股对外投资潮中肯定会有一些失败者,但那些失败从全局看并非毫无意义。如果中国社会连这点“容错”胸怀都没有,那可真是悲哀。

  有些网友不了解情况,想当然说说风凉话,也就罢了。然而少数有知识的人也跟着做毫无根据的质疑,对个别对外投资的闪失做政治化的夸张解读,甚至推动营造中国对外经济活动总体上“很失败”的舆论氛围,就很不应该了。

  中国近年来有战略意义的作为不时在互联网舆论场上“被黑”,载人航天被指“乱花钱”,造航母被说成“没必要”,搞大型天文望远镜被炒作有“强制搬迁”,中国最好的东西遭一些人冷嘲热讽。我们或许只有想到这表明中国真的实现了舆论多元化,才会感到一些安慰。

  这些声音显然是非理性的。它们的存在或许是合理的,但决策者们应当有主心骨,能够承受少数、甚至一时较大量的反对声则是必要的。非如此,中国人就只能永远集体做农民和小商小贩了。我们也唯有挤在神州大地上,膜拜着西方跨国公司的产品和广告,再过多久也挣脱不了黄土地的束缚。

  中国人一定要鼓励闯劲,习惯承受风险。美国损失了两架航天飞机,整个航天飞机项目被取消了,但美国人抱怨了吗?中国对外开放的成果举世感慨,而每一个开放的波次都有当时的风险,却最终收获颇丰。我们何必妄自菲薄,走到今天反而患得患失,战战兢兢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