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明码标价” 狠刹豪华会风
姚龙华
//www.auribault.com 2016-07-14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 更多

严控会议费不能单纯依靠政府的自我监管,否则便有“左手”管“右手”之嫌,效果很难保证。倘若能引入各级人大的监督质询,以及更加灵活的社会监督机制,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效

  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开会,去旅游景点、住豪华酒店,会议要上档次、够规格、有面子,报销会议费时不时夹带点“私货”……形形色色体态臃肿的会议浪费、会议腐败,犹如污染政治空气、败坏社会风气的“雾霾”,让民众深恶痛绝。

  失控的会议费是会议泛滥、臃肿、浪费、腐败的催化剂。狠刹豪华会风,规范会议管理,必须从严控会议费开始。日前,新修订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正式对外发布,并且从7月1日起开始生效。

  有人戏言,会议费像个筐,什么费用都往里装。特别是在“三公经费”被盯紧之后,会议费报销就成了一些人挥霍公款甚至中饱私囊的隐蔽通道。有人将公款送礼甚至吃喝玩乐的费用都开成“会议费”,有人用虚报参会人数的歪门邪道将超标会议费抹平,导致会议费膨胀成“三公消费”之外的“第四公”。

  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居高不下的会议费对政府机关形象和公信力的“杀伤力”不容小觑。像治理“三公消费”一样治理会议费,可谓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会议“瘦身”,离不开精细化管理。有调查显示,在阻碍八项规定有效落实的最大因素中,选择“缺乏具体细化标准、制度建设要跟上”的网民最多。同样,以往会议泛滥、会风浮夸、费用高企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标准不明确、问责不够严。2013年出台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是从制度、标准入手遏制会议浪费、会议腐败的一个大胆尝试。如今,新办法与时俱进,在会议的分类标准、报批程序与审批制度,以及会议费的预算、报销、支付、公示上,都更加系统、严格、精细;对会期长短、会议形式、开会地点、参会人数、会场布置,都有更加明确的标准与具体的规定;在会议费的控制上,大至每天的人均会议费上限,小至会议场地费、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印刷费、医药费,都分类进行“明码标价”。如此一来,想打“擦边球”让开会与吃喝、游玩、拉关系、捞好处挂上钩的歪心思便被堵住了行动出口。

  不管是什么管理制度,无问责即无痛痒。新办法将“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独立成章,让监管部门像盯“三公消费”一样,盯住那些想在会议费上动歪脑筋、打歪主意的人,及时发现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使其受到严厉的行政处分或法律处罚,可以让禁令成为真正的“高压线”,让规范更好地运行生效。当然,严控会议费不能单纯依靠政府的自我监管,否则便有“左手”管“右手”之嫌,效果很难保证。倘若能引入各级人大的监督质询,以及更加灵活的社会监督机制,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效。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