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加大治本力度,建立制度反腐、法治反腐的框架,同时辅之一定的激励机制,提高和激发官员们对改革的热情、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改革大业。
6月28日和7月23日召开的两次深改组会议,除了出台、部署改革方案外,对改革本身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强调。两次会议都指出,改革是一场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枪干是不行的,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
改革到了当下,已经从施工设计阶段转入全面建设阶段,此阶段的改革,言重要,行更重要,所谓一打纲领比不上一个行动,说的就是行动的价值。因为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不合理的旧体制、旧习惯,如果光有言,而未有行,事情还是原样,改革也就处于空谈、空转状态。从这个角度看,言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促使人尝试去改变,去行动,即落实改革方案和方略。前些年社会之所以对改革啧有烦言,不是官方不喊改革,没有言,也不是没有改革规划,而是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有鉴于此,当下中国改革的最大问题,不是大众不知道改革的好处,也不是缺设计和方案,而是画好了图纸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施工,使改革处于空转状态;或落实得不深不透,不能把图纸变成产品;或半途而废,成为半拉子工程、烂尾楼。改革若是空转,除了使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搁置和累积起来外,还会严重打击人们对改革的信心。因为改革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社会上多数人是否能从改革中获益,而改革久拖不决,旧制度继续运行下去,获益的只能是旧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这样人们就会产生错觉,以为改革改不动了,或者我在改革中也得不到什么好处,从而对改革失望,乃至反对改革。而反对改革的民众一多,正好为既得利益者所用,他们会把民众作为反“真改革”的挡箭牌,导致一些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民众,而唯独不利于既得利益的改革出不了台,即使出台了也推行不下去,改革大业最后就会崩溃。
最近几年,按照“顶层设计”,国家出台了几百项改革方案和举措,内容涵盖经济、行政、社会、司法、生态、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大体来说,完成了深化改革的规划设计和大部分的施工图设计,但在改革进入施工操作时,遇到了落实障碍。一些改革,仍然停留在墙上挂挂、纸上画画的设计和施工图阶段;有些改革方案落实得不好,中间出现“中阻塞”“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等现象,使改革成为“半截子”工程;有些改革方案表面上传达贯彻下去了,但实际上层层以文件落实文件,使改革发生了空转。
造成顶层设计和改革方案落实不下去的原因很多,正如一些在一线从事改革领导工作的官员所说,有的是改革方案本身在设计过程中脱离实际,改革方案本身存在缺陷;有的是改革实施过程中,改革部门协调推动机制不力;有的是当前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不作为工作状态;有的是受到特殊利益群体的影响,改革措施受阻;有的是缺乏推进改革的大环境等。
对此,高层很清楚。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后,迄今所召开的几乎所有会议都要谈到落实的问题,强调落实的重要。最近的这两次会议,一次强调地方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地方各级党委要多在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上下功夫;一次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抓好改革督察工作,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
当然,改革落实难不是一个新问题,但今天这一问题比过去更为严重,一个原因就是在反腐背景下,许多领导干部出于“多干多犯错,少干少犯错,不干不犯错”的心理,宁可不做事,也不去犯错,这已成为一些官员的普遍心态,它会贻误改革时机,损害改革大业。而这种心态的产生,既在于改革的复杂程度,也在于官场不正常的人际关系和政治文化。改革是得罪人的事情,如果哪方面没有考虑周全,就有可能踏入“雷区”,被人抓住把柄。有些领导干部确实自身不干净,但更多的是担心在这种环境下,即使自己廉洁,但如果被政敌和反对者以莫须有的罪名“参一把”,也很难说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改革中的失误被放大,误认为腐败。于是不如不干,不干虽然没有政绩,但至少不会出错,得罪人,而改革出错的概率总是很大的。
要消除领导干部这种心理负担,关键还是要创造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让肯干事愿干事的领导干部,不用担心被抓小辫子,分清楚哪些是以权谋私的腐败,哪些是改革中的失误。这就要加大治本力度,建立制度反腐、法治反腐的框架,同时辅之一定的激励机制,提高和激发官员们对改革的热情、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改革大业。
但除此之外,也有方式方法的问题而导致改革落实不到位的,对于这种落实问题,就需要讲究改革的方式、方法、策略。不同的改革操作思路和策略,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尽可能用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效果,是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些打破改革落实瓶颈的思路性对策。
皓 炎:期待吃“辣味”成民主生活会常态2014-05-14 |
中工时评:养老金并轨,我们该期待什么?2014-05-30 |
郑 实:标准要定得高2014-06-10 |
马钰朋:规范央企薪酬 关键是限制自利空间2014-08-20 |
马钰朋:央企薪酬改革重在消灭自利空间2014-08-21 |
人民日报:标注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2014-10-08 |
杨飞:简政放权,“痛”并进步着!2015-03-16 |
改革本身就是一场比拼韧性的战斗2015-08-21 |
凌 敏:杭州出租车改革要动谁的“奶酪”2015-09-16 |
王 多:蜗牛玩偶与水泥橘子2015-12-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