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G20杭州峰会的最后一天,依然有外国记者在新闻中心询问,能否领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从9月1日新闻中心正式开放,主办方准备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被全部领取。书中传递的中国智慧,深深吸引着前来采访的中外记者们。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文明的建立,靠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在世界经济继续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因素错综复杂的关键时刻,G20实现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承担全球经济治理重要平台的使命,需要更大的智慧。G20杭州峰会,约5000名记者注册采访,说明世界关注度之高。
沙特电视台记者扎菲尔·卡拉尼用“永生难忘”来表达对此次峰会的感受。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游润恬肯定地说,G20杭州峰会取得巨大成功,因为它的背后有中国的思想力和领导力。
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把准了时代的脉,切中了阻碍世界发展的要害。“世界就像一只大木桶,决定能盛多少水的,永远是最短的那根木板”,与会嘉宾用这个比喻,来形容当前联动的世界经济。的确,此前G20更多的是讨论“增长”,注重经济和金融领域立竿见影的效果,如今把“发展”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环顾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无论是难民危机、恐怖主义蔓延,还是环境污染、贸易壁垒,无不与发展问题相关。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蕴含着中国智慧,中国在行动。邀请代表东盟、非盟、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与会,使G20峰会平台上的声音代表性更加广泛。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全球经济治理平台上有更大发言权,这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事。
G20杭州峰会的会标,寓意如桥一般的沟通、连接。中国正是通过此次峰会,搭建起连接南北东西的桥梁,拉近国家、人民之间的距离。
“在月球遥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国界。”最后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美国宇航员尤金·塞尔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独特的感受。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让发展的机遇惠及每个国家、每个人,这是中国留给G20的一个独特印记。
文汇报:有感于大学校长上思政课2014-04-28 |
人民日报:让法治为现代中国护航2014-12-03 |
辛林霞:畏法当从守法始2014-12-18 |
新华每日电讯:推进战略布局 共襄复兴伟业2015-03-16 |
任理轩: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飞跃2015-06-26 |
把握对外传播的时代新要求2015-07-01 |
赵 畅:创新从“发现问题”开始2015-07-30 |
李炳银:文艺要写中国新面貌2015-09-22 |
图宾根木匠:很多IP之说其实是个阴谋2015-12-03 |
纪律严明 始终如一2016-06-2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