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安徽颍上县八里河的脱贫故事:淮河荒滩“逆袭”成5A景区(图)
//www.auribault.com 2016-10-12 来源: 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更多

  “八里河现象除了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八里河的发展,和张家旺搭班子的原镇长、现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风景区管委会主任李士坤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1989年始,随着新区委书记的上任,一批年轻的干部走上了区、乡、村的工作岗位。在这批上任的干部中,有很多是地道的“泥腿子”,甚至还有从偷鱼户中“改造”过来的积极分子。

  当时区委的指导思想是:要用有本事的干部,大干部要有大本事,小干部要有小本事。因为“干部是社会的筋骨,只有筋骨强健,肌肉才会发达,血液才会通畅”。

  这些出身农村的干部,对基层情况熟悉,工作能吃苦,成为“干部”后积极性也高。

  为了提高干部素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他们的言行:不允许到群众家吃饭,生活上不允许特殊化,上工干活也都和村民一样。

  据介绍,当时干部因为白天要干活,日常开会只能在晚上进行。久而久之,“白加黑”也成了八里河干部特有的工作作风。

  对于这种作风,即使是后来到此工作的干部同样有切身感受。1998年冬,原镇党委书记刘军回忆道,“上午刚报到,晚上就跟着武装部长等人去巡湖(渔场),一圈下来近百里路,一直到夜里三点才回宿舍,浑身都散架了……”

  “正己才能正人,你不把自己管好,老百姓凭什么要跟着你干?不打造一个肯干事有凝聚力的班子,怎么可能带领群众过好日子?”这是八里河干部的共识。

  “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干部,外在的表现就是思想比较统一,凝聚力强。”和刘军同时任职的原镇长林继辉表示,“人心思上,面向未来”,一直是八里河干部的特点,同事之间,前后任之间,都容易形成共识和合力。

  因此,景区发展至今,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一任接着一任干。“八里河的发展是一个愚公移山、不断积累的过程。20多年来,如果期间发展思路有变,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安徽省旅游局副局长王云波这样评价。

  ■一直在路上

  今年“十一”期间,八里河的旅游业绩再创新高。黄金周内,景区共接待游客超过36万人次,门票收入超1200多万元。

  “这个成绩也是不断创新转型升级的结果。”镇长王文新介绍称,近年来,景区一直向着更加规范化的道路前进,着力推动景区升级、服务升级和品牌升级。

1 2 3 4 5 6 共6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