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以文明乡风助力脱贫攻坚
何 聪
//www.auribault.com 2016-11-16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打赢脱贫攻坚战,除了投入钱财物,还要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勇于向陋习开刀

  近日采访发现,一些贫困村和群众受落后习俗掣肘,内生动力不足,离按期脱贫还有一定距离。在乡村,不少群众因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引发重病、大病、慢性病而致贫;有的因懒惰、赌博等恶习致贫;因高价彩礼、重金厚丧致贫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乡风习俗是一个地域的生活文化,是农村精神家园的底色。乡风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村民对待生活、家庭、社会和自然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村民处理当下与未来关系的习惯性依据。移风易俗、涵养乡风文明,也是脱贫攻坚面临的重大课题,是能致富、不返贫的基础所在。也可以说,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不仅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要“个人养成好习惯,乡村形成好风气”。

  打赢脱贫攻坚战,除了投入钱财物,还要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勇于向陋习开刀。一段时间内,一些地方只关心硬件投入,不关心群众的精神生活;在“增收入”“富口袋”上想的办法多,而在“富脑袋”“健精神”上投入不足。扶贫脱贫不是图个表面光鲜,物质层面的“输血”更不是制胜法宝。如何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极为关键,这离不开文明乡风在鼓励勤劳奋斗、追求健康向上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政府是统筹脱贫攻坚与文明乡风建设的领导力量。以青海省为例,据统计全省因病因残因婚因丧致贫比例达到32%.为了突出价值引领、突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全省开展了创建“五星级文明户”活动,以爱党爱国、诚信守法、勤劳奉献、团结风尚、卫生整洁为标准,达标一个即为一颗星,全部达标则为“五星级文明户”。通过创建工作和典型引路,在弘扬自强不息、自力更生、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有力推动了文明乡风的生成,激发了贫困群众奋发脱贫的热情。

  也要看到,如果没有群众的主动意识,向不良习俗和风气开战,恐难以持续有效。这何尝不是“治贫先治愚”?换言之,首先要帮贫困农民把主动脱贫的志气“扶”起来,正所谓“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倘若缺乏主动脱贫之志,不摒弃陈规陋习、奢靡懒惰、邻里攀比之风,即便有众多社会力量帮扶,也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同时,村规民约亦是不可忽视的约束力量。涵养文明乡风,需要结合实际建立并完善村规民约,以便遏制打牌赌博、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歪风,让贫困家庭卸下“人情包袱”。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文明乡风重在实践,重在养成。在此过程中,农民是主体,关键在支部。尤其当前大量干部坚守脱贫攻坚一线,既要送温暖,又要送文明;既做涵养文明乡风的使者,又要心贴心、面对面地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让文明乡风真正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于润物细无声中铺展一幅“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乡土画卷,需要共同努力。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