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东坡题跋》中记载,画家戴嵩画了一幅斗牛图,有人用锦囊玉轴装好,视为珍宝。一个牧童看了画后不禁大笑:牛发力时,尾巴夹于两股之间,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不合常理。苏东坡感叹:“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深入“草野”,不耻下问,总能让人受益匪浅。为治理好兰考的风沙,焦裕禄从群众中学得锦囊妙计;为改变小岗村面貌,沈浩挨户走访探寻致富的真招实策。“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当遇到矛盾、碰到困难一筹莫展时,不妨放下架子、迈开双腿,拜群众为师,向群众问策,找到破解难题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以诗明理: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为什么一个人应当具备“每事问”的胸襟?原因就在于“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断提升知识素养和智慧能力,是一生的课题。
古人曰:“苟非其选,器不虚假。”一个人如果不符合选拔的标准,就不应授予他官位。职级职位理应与能力素质相匹配。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履新的要求,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往往会“打折”,职位与能力不相匹配的情形成为大概率事件。管理学上就有个著名的“彼得原理”:“每个人在层级组织里都会得到晋升,直到不能胜任为止。”有的领导干部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以为自己能够“升而知之”,知识和本领会随职务提升而水涨船高,结果心有所系,而力有不逮,许多工作反而没有做好。越是领导干部越应有“知识恐慌”,道理就是这样。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过去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如今只有学习一辈子,才可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不自觉涉猎科学文化知识、充实各方面理论素养,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就很难占领知识本领的高峰,也就很难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援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先生的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以之提醒领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领导干部而言,只有不断储蓄好个人的能力账户,方能用源源不断的才智活水,托起干事创业之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能力素质中,最见火候和功夫的,是面对矛盾的定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抗击压力的承受力。改革年代、转型区间,矛盾重叠、问题交织。解决棘手难题,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行,没有“政善治,事善能”的能力也不行。书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别人的经验也不能照搬,许多事情要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的能力。做好工作的关键就在于,在干事中长本事,在历练中变老练。
为什么中国女排能够获得里约奥运冠军?郎平的回答是:通过一天天慢慢地进步,直到登上奥运领奖台。成就一番不俗的事业,量变的积累至关重要。提高能力素质,既要有一种紧迫感,又要防止欲速则不达。我们应从长计议、从实着手,在锲而不舍地学习积累中,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在“千淘万漉虽辛苦”的实践历练中,收获“吹尽黄沙始到金”的出彩成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