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栏目收到一份来自辽宁岫岩的死亡人员名单,这份名单揭开了发生在2012年的一桩惊天秘密。当年,受台风“达维”影响,辽宁省8月3日至4日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其中,根据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政府官网当年8月6日消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岫岩死亡5人、失踪3人。之后,再无死亡人数的公开通报。
然而,据中国之声收到的这份名单显示,共有38人在岫岩“8.4洪灾”中遇难,遇难者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等信息均被详细地统计在内。
记者经过核实证明了这份名单的真实性。一个更大的疑团随之浮出水面,是谁在隐瞒人数,为什么隐瞒死亡人数?这么一起涉及38个人、好几个乡镇的瞒报事件,显然不是乡镇层面能瞒得住的,也不是几个部门能做主的。那么又是谁在充当瞒报行为的保护伞,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样的利害关系?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必须逐级上报,信息披露必须及时准确、公开透明,这是硬规定,容不得半点含糊。统计是救灾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准确的数据基础上,国家有关部门才能作出准确评估,确立救灾力度,现在因为虚假的数据,灾情没能得到及时反映,也就意味着可能有更多的受灾群众得不到有效帮助。
失真的信息,也将对官员考核体系产生影响。我们不清楚这里面的猫腻,当地已成立调查组,在最终调查报告未出炉之前,我们也不能妄下结论。但很显然,死亡5个人与死亡38个人,问责的力度是不一样的,可能涉及官员的级别也是不一样的。由此带来对个人对当地官场的震动力度也是不一样的。
让不该在其位的官员在位,吏治得到扭曲,考核机制流于形式,负有责任的官员得不到有效追责,甚至还有可能被带病提拔,对官场的风气也有极坏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真相被隐瞒了,意味着反思也停止了,一些在灾害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一些官员身上存在的作风问题得不到有效剖析,整个社会对灾害可能造成的严重程度没有心理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查漏补缺,怎么来防患于未然?
一个法治社会为什么容不下瞒报,就是因为它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损失也是多方面的,对法治环境的破坏更是不容小觑。责任人可以绳之以法,但38个人死去,多少个家庭痛失亲人,支离破碎,本该是抚慰群众、倾听他们的痛苦、解决他们的诉求的时候,整个官场却处于一片静默之中,官员不置一词,政府工作报告中不着一墨,听不到反思,听不到道歉,他们得不到温暖也看不到追责,何以告慰死去的亲人?四年来,这些村民用自己的办法查找真相,四年来,多少官员却毫发无损,对政府公信力造成的破坏,得花多少时间才能挽回?
死亡名单之后还应该有问责名单,只有这样,才能还官场的清明,才能给死去的人一个交代。
征地拆迁 2014-01-08 |
人民日报:以法治思维图善治 2014-03-11 |
检察日报:杜绝“裸官”,需清理更需严防反弹 2014-07-16 |
郝 洪:顶层设计“破局”司法改革 2014-10-28 |
法制日报:晋宁事件,接访者责任须追究到位 2014-11-02 |
叶祝颐:官员个人事项要抽查也要公示 2014-12-08 |
金泽刚:官员财产申报应“长出牙齿” 2015-05-26 |
井桥夕:严查个人事项应成法治常态 2015-06-17 |
拖延不赔消解社会法治信任 2016-06-03 |
青少年法治教育要接地气 2016-07-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