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永恒课题
——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体会
吴德刚
//www.auribault.com 2017-03-22 来源: 学习时报
分享到: 更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全面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准则》关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基本要求,需要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

  深刻领会《准则》体现的人民立场,牢牢把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准则》指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并强调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深刻领会《准则》贯穿的人民立场,首先要深刻认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大意义,始终保持理论清醒和思想自觉。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从根本上解决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我们党艰苦奋斗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就是一部坚守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历史。我们党以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世所罕见的困难,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一不是党坚定不移坚持人民立场,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结果。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生命和力量所在,是党的最大优势,也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奥秘所在。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并深刻地理解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根本性问题,在任何时候都不忘初心,始终以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根本上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时就指出,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党从一开始就把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要求“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和光辉旗帜,党的干部始终和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尽管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尽管党面临的任务、形势和环境条件有很大的不同,但人民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重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创造历史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在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逐步形成群众路线这条党的根本路线。从党的二大提出重视群众工作到1929年提出群众路线,再到党的七大全面、完整地进行阐述至今,我们党正是依靠群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党的群众路线也在不断坚持中得到完善和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党的群众路线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一起来加以认识和探索,这一创新使党的群众观点在新的历史时期放射出时代光芒。学习贯彻《准则》,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优先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问题,自觉做到服务群众与依靠群众相统一。

  深刻把握人心向背规律,充分认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准则》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人心向背规律的深刻把握。只有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始终植根人民、依靠群众,党才能根基牢固、长期执政、完成使命。正因如此,我们党历来强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自己看作老百姓中的一员,始终把困难群众放在心上,吃百姓饭、穿百姓衣,不忘百姓本色,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始终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保持鱼水之情,得到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可。但也有一些干部把为百姓服务作为一项要求、看成一项义务,对群众缺乏深厚的感情。还有一少部分干部价值观错位、权力观扭曲,一门心思当官做老爷,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有的甚至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欺压百姓。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的、局部的,但其实质都是偏离、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淡忘甚至丢掉了人民立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党要经受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全面从严治党这篇大文章,必须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起,必须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摆在重要位置,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党员、干部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多干顺民意、得民心的事,用实际行动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主动适应伟大斗争需要,切实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多次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是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开创性的伟大事业,需要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需要经历砥砺淬炼的过程。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要求落到实处,解决好不讲政治、脱离群众的问题还需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在增进群众感情上下功夫。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全党而言是宗旨问题,就个体而言首先是感情问题。党员、干部对群众有没有感情,既与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也与对党的宗旨的理解和遵循有关。一个生于群众、长于群众的干部,往往对群众怀有一种天然的情感,会把群众当亲人;一个对党的历史有深刻认知的干部,必然会把群众看作真正的英雄,建立与群众的深厚感情。增进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既要抓好思想教育、促进入脑入心,也要抓好实践锻炼,促进感情融入。一方面要把加强宗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千方百计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组织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朝夕相处中了解群众、融入群众,亲身体会人民群众的真伟大、真可爱、真可敬,才会发自内心地对群众产生深厚感情。

  在提升工作能力上下功夫。群众工作是组织、宣传、教育、发动群众的重要手段,涉及思想引导、政策宣传、矛盾解决、纠纷协调、利益调处、发展产业、兴办实事等方方面面。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新形势下,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首先要拜群众为师。要虚心向群众请教,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期盼转化为工作动力,把群众的办法转化为工作措施,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善于把党的政策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其次要下功夫提升调查研究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基本途径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再次要提高兴办实事的能力。群众是最讲究实际的,服务群众不能仅停留在喊喊口号、摆摆样子,而是要甩开膀子、干出样子,把好事办实、实事干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赢得群众信赖,最大限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改进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不断增长且日益多样化,党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也需要根据新情况新特点不断改进和创新。特别应当高度重视的是,随着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做好群众工作既要用好用足民意调查、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同干部群众谈心以及群众满意度测评等老办法,也要认真了解当前社会各群体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学会用新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