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机构改革当瞄准治理能力
刘成友
//www.auribault.com 2017-05-23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机构改革要站在发展全局的高度,超越机构之间的职能冲突,上升到治理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匹配的角度来考量

  日前,山东省济南市正式启动市政府工作部门和投融资平台的整合调整,新组建六大投融资平台,划归市国资委统一管理,意在健全政府投融资体系,实现政企分开。这是济南正在实施的大部制改革的一部分,所有机构调整预计在6月底前基本完成。

  在这次改革中,济南在“大文化”“大城管”“大农业”部门体制的基础上,新组建了市城乡水务局、市城乡交通运输委员会、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等多个部门,实现“大水务”“大绿化”“大建设”“大交通”和“大外事”体制格局,市政府原有的44个工作部门减少至39个。宽职能,少机构,瞄准的不只是机构瘦身,更是治理能力的强化。

  说起机构改革的动因,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职能交叉重叠,“九龙治水”等弊端。这的确是行政体制改革中长期没解决好的问题。不过,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必须穿透机构的增增减减、人事的起起伏伏,落到治理体系的优化上来。换句话说,判断机构调整到不到位,不是看机构减了多少,而是要看结构是否得到了完善、工作格局是否更加合理。机构改革的核心,也不是“合并同类项”,而是根据“一件事情一个部门负责到底”的原则来优化现有的行政体系,寻求比改革之前更强的治理能力。

  因此,机构改革要站在发展全局的高度,超越机构之间的职能冲突,上升到治理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匹配的角度来考量。济南的大部制改革,正是着眼于解决“事关全局的关键、制约发展的重点、社会反映突出强烈”的三类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的。比如,“大水务”和“大绿化”,破解的是职责交叉导致的环节多、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大交通”则是通过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解决城乡分治、各自为政,影响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的问题。新组建和调整充实的机构,有四个冠以“城乡”二字,为的是从体制上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全覆盖,推动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向农村延伸。这些改革,其目标不仅是机构设置的优化,更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

  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视野,济南的大部制改革,抓住了自身独特的发展战略和需求,不追求机构减少的数量,反而新筹建了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理委员会、济南市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管委会等机构。从这个意义上讲,其改革的可贵之处,不只是啃了“硬骨头”,动了“大手术”,更在于保持住了定力,拿出了大视野、大魄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难,不仅难在部门、岗位和人事的调配,打破原有格局和利益的阻力,还有改革先行者和其他地区、上级部门的协调问题。因此,地方上级部门思想是否足够解放,也是制约改革的因素。一位基层县委书记曾反映,他主导当地类似部门改革时,省里就有部门表示不理解,说你县里没有了对口部门,一些对口经费可能就不好下拨了。还有,改革后要防止反弹,毕竟,争机构、争编制、争级别的冲动是时时都有的。

  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看准了的改革,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推进机构改革,正需要这样的责任担当。

  (作者为本报山东分社记者)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