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廉政文化滋养心田-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网评

时事

用廉政文化滋养心田

戴文华
2017-07-13 11:08:41  来源: 人民日报

品读廉政名言、廉政诗文、廉政故事,从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不仅能滋养心田,还能培厚文化土壤

  “廉者,政之本也。”我国廉政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中有很多优秀的廉政名言、廉政诗文、廉政故事,读之动人心弦,发人深省。

  与廉政书籍结缘,始于1995年。那时我担任镇党校的副校长,党校经常举办培训班。按照办班要求,必须安排廉政教育的内容。古人有言,“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对于一个党员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人,首先要教育自己。为了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授课吸引力,我经常到县里的书店选购廉政书籍,从书中汲取营养。我还把一些历史上的廉政故事和廉政名言引入到教案里,受到学员的欢迎。从那时开始,廉政书籍便成了我案头上的常备读物。

  退休在家,我仍然爱读廉政书籍。夜色如水,月满书斋,手捧一本廉政书籍,细细品读,犹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既滋润心田,又砥砺品格。

  品廉政名言,启人心志。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不乏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廉政名言佳句。品味这些名言警句,在阅读、思考、自省中不断改造、打磨、提升自我,能滋育从政底蕴。汉代桓宽的“贤士徇名,贪夫死利”,宋代包拯的“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明代年富的“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等,都给人以深刻启发。这些古代廉政名言佳句,我不但记在本子上,也铭记在心中,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时常警戒自己,做到“本上有廉言,心中有廉声”。

  读廉政诗文,净化心灵。廉政诗文是廉政文化的瑰宝。我尤其喜欢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和陈毅的《七古·手莫伸》。他们的廉政诗文,多写现实,咏物明志,质朴刚劲,给人启迪。常读这些廉政诗文,可以陶冶情操、增闻广智、净化心灵。明代于谦曾以一首《初度》明志自况:“剩喜门庭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于谦引用东汉庐江太守羊续悬鱼拒腐的典故,称赞“以廉为纲、奉洁为铭”的磊落做法,廉洁而坦荡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些脍炙人口的廉政诗文,往往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却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悟廉政故事,固本培元。一个好故事胜过一打大道理。曾读到过一个故事:曲阜孔府内宅门的内壁上,绘有一幅状似麒麟的壁画,而这便是传说想吞下一切金银财宝甚至日月星辰的貔貅,可谓贪得无厌。孔府之人将其绘于内壁,就是要告诫家人:“戒贪”。还有一本《中国古今廉政故事》,收录了近200个廉政故事,书的年代虽然久远,但内容丰富,并不过时。“一钱太守美名扬”“一丝一粒系节操”等故事,我不知读了多少遍。养廉重在固本,每读一遍,总有一种常读常新的感觉,都是对心灵的一次刷新。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工作之余,静下心来,常读、多读、用心读一些廉政名言、廉政诗文、廉政故事,从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不仅能滋养心田,还能培厚文化土壤,何乐而不为?

  (作者为江苏省盐城市大中镇人民政府党政办公室退休干部)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