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制为志愿服务护航-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网评

时事

用法制为志愿服务护航

杨玉龙
2017-09-08 15:15:23  来源: 北京晨报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随着志愿精神的普及,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用爱心和行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唯有用法制护航,呵护好这些善心力量,志愿服务精神才会熠熠生辉,给社会传递更多的温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为了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条例》对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权益保障、促进措施等作了全面规定。 (9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在国家建设发展中,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强大正能量。但同时,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也存在活动不够规范、权益保障不够有力、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不仅使志愿者的权益得不到根本上的保护,而且一些缺失规范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容易导致“好心办坏事”。因此,对志愿服务进行规范,明确管理体制、促进措施,纳入法治化道路十分必要。可以说,《条例》的出台,是志愿服务向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开展志愿服务需要遵法遵规而行。背离依法依规等要求,志愿服务就会走歪路,成为社会负能量。

  其次,保障志愿服务团体和志愿者权益。此次《条例》明确了志愿服务的管理责任主体,国家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有关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等,将合力为志愿服务提供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等相关工作。而且,这些部门的介入,不仅能保障志愿服务的有序进行,并且也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志愿者合法权益。

  再者,志愿服务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条例》规定,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应当尊重志愿者的人格尊严;未经志愿者本人同意,不得公开或者泄露其有关信息。可以说,志愿者为社会和他人送去了温暖,但是他们的权益不仅需要法律保障,更需要全社会尤其是被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呵护。唯其此,志愿服务的力量才能有不竭的动力。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者共同的追求,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随着志愿精神的普及,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用爱心和行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唯有用法制护航,呵护好这些普通人的善心力量,志愿服务精神才会熠熠生辉,给社会传递更多的温暖。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