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流水无心响白云”
王志国
//www.auribault.com2017-10-30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载,古时趵突泉边曾有一副楹联,下联为“流水无心响白云”。短短几字,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幅充满灵韵的生动画面。

  深藏于地表之下的一支支潜流汇聚起来,于无声中积蓄起强劲动能,终于突破岩缝裂隙,涌出地表;而泉水朝夕不倦、昼夜涌动,最终成全了泉涌的持续,奏鸣出悦耳的声响。泉水顺势而为,看似无心,却创造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观,令人称奇。不禁联想到,这对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亦颇具启示意义。

  随着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深度贫困地区已成精准扶贫的“坚中之坚”。“打赢脱贫攻坚战绝非朝夕之功,不是轻轻松松冲一冲就能解决的”。对于扶贫干部来说,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工作没有固定模式能够复制,也没有任何捷径可以包抄。像泉水那样,沉静蓄力、夯实内功,在基层泥土中精准挖掘出致穷致困的关键因子,才能探寻出突破发展瓶颈的方法路子。

  “纸糊的鲜花怕雨水”。实打实、硬碰硬的扶贫一线,容不得半点虚无缥缈。现实中,有的扶贫干部不到群众中“接地气”,关起门来搞“文字扶贫”“表格扶贫”,导致扶贫“挂空挡”;有的重显绩轻潜绩,集中资源“垒大户”“堆盆景”,导致扶贫成“花瓶”;有的急功近利、心态不端,将参与扶贫当履历镀金,导致扶贫变“副业”。如果把脱贫攻坚做成表面文章,蜻蜓点水、隔靴搔痒,不仅难以收获实效,也必将损害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扶贫工作不仅映照着事业观,还集中体现着群众观。当年,“扶贫司令”彭楚政怀揣“豁出命根子,也要刨除穷根子”的信念,整整一个冬季行走5000公里,穿烂了5双胶鞋,戳断了17根拐杖,走访了900多户群众。置身脱贫现场,难免遭遇不理解或不信任情绪,摒弃功利心态,真正想清楚“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才能消除误解、打消疑虑、增进理解。脱贫攻坚也非一日之功,“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才能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与不竭动力。

  古人云:“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扶贫效果究竟如何,不看数字多么光鲜,也不看干部怎样评价,关键还是看老百姓的实际感受。群众认可不认可、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脱贫攻坚成效的根本标准。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始终将目光聚焦于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务实精神推进扶贫工作,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地拔除“穷根”,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就能抵达“流水无心响白云”的境界。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渐行渐近,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冲锋号”已然吹响。身处扶贫一线,筑牢为民情怀、挥洒创业激情,常思群众疾苦、常兴利民之事,我们终将在大地上书写不凡篇章。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