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以改革托举“幸福感”
李洪兴
//www.auribault.com 2017-11-06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悬崖村”,曾经牵动人心的藤条已变成2550级钢梯,让人“进得来”;得益于教育改革,村里有了幼教点,也让人“留得下”。28岁的吉伍尔洛,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媳妇,当起了幼师。她说:“我现在很幸福!”

  改革托举起幸福感,不仅仅体现于教育领域。把时针拨回到2013年,当全面深化改革的发令枪鸣响之时,力度之大“让人大吃一惊”。在1800多天的时间区间,1500多项改革措施次第展开,平均每六天就出台五项举措,改革之势激荡人心。积分制为“北漂”族撑起户籍梦想,新医改聚焦破解看病难、看病贵,商事制度改革大幅降低创业门槛……五年来,改革利刃触动利益、触碰灵魂,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变革之深振奋人心。随着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让人们暖在心里。

  从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难度,到“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的改革勇气,再到“暗礁、潜流、漩涡会越来越多”的改革认识论……面对复杂局面和艰巨挑战,改革之所以能结出累累硕果,关键就在于牢牢把握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改革是一门实干学问,也是一场价值观较量。将心比心,把老百姓感受作为评判标准,就能让改革赢得民心。反之,如果改革举措不能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那么“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在《习近平复兴中国》一书中,其中一个章节的标题即“如何让13亿人有更多的获得感”。主编罗斯·特里尔说,习近平的政策里面非常强调教育、健康、司法公正,让普通老百姓知道会有公平正义,怎么让现在的人民生活更幸福,我想这是他的执政目标的核心。推进改革不易,但只要凡事都看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那么每一点突破、每一分获得感,都不难被人们所真切体悟。面向未来,即便如外媒所感叹的“治理未来十年的中国,可能是全球最为艰难的工作之一”,但只要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视为依归,深化改革就能迎难而上,推进改革就能凝聚力量。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宣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干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业绩,也获得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党把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写在自己的行动纲领中。“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改革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就一定能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日子更美满。

  改革未有穷期,人民永是天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托举起百姓稳稳的幸福感,我们更应将改革进行到底。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