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近日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全面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总部署、总动员,勾画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近几年的实践发展表明,全面深化改革在各个领域不断提速,改革举措出台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近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伟大成就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面临的新矛盾、新目标、新任务,都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注入新动力,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铁大桥局施工人员在沪通长江大桥29号主塔墩承台进行混凝土浇筑。许丛军摄/光明图片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伟大目标和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一重大论述和判断充分表明,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伟大目标的必由之路。中国发展道路和实践经验已经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和国家、军队等发展面貌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实践发展表明,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度和文化,使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
在继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征程中,富起来的中国要决胜全面小康,更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唯有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推动和实施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奠定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各项制度和体制条件;也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创造有利于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动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真正形成决胜全面小康的活力和合力。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要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更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征程中,富起来的中国要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基础上,继续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要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和目标,我们更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并拥有持续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强大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能力和基础;必须依靠更加完善和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这就必须不断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活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奠定科学的制度基础和环境。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伟大目标和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矛盾
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证明的一条根本性经验,也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的根本途径。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表明,必须始终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面对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科技不发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高等各种困难和现实问题,提出通过改革的办法,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以改革的方式,聚焦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一系列矛盾,促进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成功地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改革实践。在这个伟大的实践中,我们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眼于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坚持不懈推进改革,持续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进入新时代。
第二,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总体上也实现了小康,到2020年我们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仍然会面临如何更好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新矛盾,尤其是如何更好地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为此,必须坚持运用改革的思维,通过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全面深化改革,大力破解许多深层次矛盾和复杂问题;自觉和主动运用改革的办法和手段,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
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寻求突破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任务繁重,而且要求更高,既需要凸显改革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又要善于抓住关键环节,聚焦重点领域,坚持问题导向,实现系统集成,凸显全面深化改革的协同效应、整体效应和集成效应。
一是要以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为重点,突出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要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契机,聚焦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是否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否能够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是否切实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标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衡量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与得失。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应”,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
二是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彰显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使命和新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为改革而改革,而是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提供重大的动力支撑和制度条件。全面深化改革要着力体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新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全面决胜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新的历史使命和历史担当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把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作为己任和目标。
三是以弥补发展短板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新的出发点,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需求导向。全面深化改革要着力解决一切阻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国家治理体系完善、社会民生改善、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发展和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此,必须进一步聚焦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建设;进一步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政治建设;进一步聚焦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建设;进一步聚焦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建设;进一步聚焦生态体制改革,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通过一系列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改革,弥补发展短板,大力提升“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和发展能力,提升发展的协调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面深化改革要落地生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为此,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善始善终,注重改革的持续性。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对历史和人民勇于担当的使命,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要确保各项改革举措、顶层设计善始善终,有头有尾,要确保改革措施层层落实。为此,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要抓督办协调,防止拖延扯皮;要抓督察落实,强化督察职能,确定一批重点改革督察项目,形成全党上下齐抓改革落实的局面。为此,我们一方面要谋划改革,另一方面也要抓完善机制,形成完善督办协调、督察落实、考评激励、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确保改革善始善终。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善作善成,注重提高改革成效和质量。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使命和新任务,要求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注重改革的成效,人民群众也比过去更加注重改革给自身带来的实际获得感。这就决定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实实在在提高改革的实际效果;改革要强调科学性、实效性,既要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问题导向提出改革举措,也要善于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改革;要有对各项改革成效的评估考核体系,确立绩效评价机制,把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创造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汇集成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要落地生根,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全面深化改革成败与否和是否有效,关键就是看人民群众是否从改革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就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接地气,必须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地、开花结果。
(执笔:权衡)
程冠军:走向善治的中国2015-01-05 |
张玉胜:让“四个全面”成为举国共识和统一...2015-02-26 |
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2015-03-02 |
永立时代潮头无愧历史担当2015-07-01 |
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2016-01-08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2017-03-02 |
历史性飞跃的伟大实践2017-10-14 |
书写伟大复兴的时代画卷2017-10-17 |
高举伟大旗帜 实现伟大梦想2017-10-17 |
拥抱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2017-10-3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