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用活力标注新时代
——激发新时代的社会活力①
张 铁
//www.auribault.com 2018-01-02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2018年,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状态出发?

  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赞扬“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也勉励大家“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引发广泛共鸣。激发出蕴藏于亿万人民中的活力,正是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航的关键。

  新年伊始,我们推出“激发新时代的社会活力”系列评论,探讨如何激发社会活力,怎样保障创新创业,用活力标注新时代,以活力开启新征程。

  ——编 者

  贴一张自己18岁时的照片,成为这个元旦朋友圈刷屏的活动。网友们的自发参与,既是回望也是希望,希望新的一年能充满18岁的朝气,对世界仍有着18岁的激情。而2018与18的相遇产生共鸣,换个角度看也正意味着对新一年的期许——在我们的新时代,永葆向着未来前行的活力。

  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将“活”字解释为水流的声音。社会的活力,正在不断流动的声音中彰显。有调查显示,10年前,中国每送出3人留学,只能迎回1人;现在,八成人选择回来。人才回流,正因为这里是富有活力的热土。去年,238万人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比上年多出37万人。生命向上,也正因为社会提供不断进步的阶梯。两组数字,标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活力,让人听到无数梦想拔节生长,看到无数希望竞相绽放。

  活力,与死板、僵硬、暮气沉沉相对。唯有个人的“活”、民众的“活”,才有社会的活力、国家的活力。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书写下中国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激发了蕴藏于社会中的巨大活力。当年,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让改革如同春雷唤醒大地;深圳国贸大厦至今仍在,见证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正是农民工卷起铺盖离乡、单位人跳出体制“下海”,积聚起改革发展的巨大动能……可以说,没有社会活力的焕发,就没有整个国家的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过去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中国梦”点燃奋斗的激情,从简政放权的便利到民生改善的托底,从创新创业的激励到法律制度的保障,亿万人民人生出彩的舞台更宽广、奋斗成功的渠道更通畅。去年亚洲新增的18家独角兽公司,中国就占去了15家,3年来全国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超过4万家。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奔腾百川东,这个新时代,必然是一个“活力时代”——是创造活力不断迸发的时代,是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的时代。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一些血脉仍需畅通,一些关节仍需润滑。前段时间,“低欲望社会”的探讨与“佛系人生”的戏谑让人看到,持续激发社会的活力,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西方国家的内顾倾向和孤立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中国也正经历人口红利退去的“刘易斯拐点”。利益的分化、板块的固化、结构的演化,都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如何不断进行“激活”,是变化中的中国尤其需要处理好的问题。

  于个人而言,奋斗是主旋律,但对于奋斗的保障,则需要社会更有力的支撑。物价、房价高企不下,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仍然“居之大不易”;社会保障也还未“畅流”,或将进入“流动2.0”时代的中国,如何让世界最大社保网形成流动式全覆盖,仍是需要破解的问题。不久前,深圳一个程序员跳楼自杀的悲剧引来很多关注,也正是因为生活中父母养老、孩子教育等问题,让不少人觉得“压力山大”。凡此种种,难免让奋斗之路上有了些阴霾。

  要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仍需从改革入手。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好,1500多项改革举措等待落地生根,以简政放权激活社会,以社保连动兜底保障,这些都是社会活力的基础工程。更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利益的藩篱。如果说曾经的改革,是释放活力、鼓励先富;那么今天的改革,则更是激发活力、激励后富,用改革解除紧箍咒,用创新拓展可能,用机会激荡梦想,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小康之路上走向共同富裕。

  2018年开始了,每一次抵达都是为了新的出发。让我们充满信心、充满干劲向前走,在新的一年里以蓬勃的生机开创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