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宜居的前提。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步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其实,各地正在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在生态宜居方面得到较大提升。当然,其中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回避。
一是规划设计问题。部分地方缺乏前期规划设计,不以人为本,没有征求本村村民的意见,全村改造已经失去了本来的特色,城市味道太浓了;村集体仅看重当前的经济利益,产业跟风现象较为普遍,比如发展农家乐,投入了不少资金,但前期市场没有调研,收益不佳。
二是资金问题。目前资金的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当地政府投入和村民自行筹集,社会资本较少投入,这也影响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发展乡村旅游等服务业,美丽乡村建设“有名无实”。
三是经营问题。相比资金缺乏,农村其实更缺少人力资本。生态宜居最终要建设成既宜居又宜业的乡村,目前看,很多农村青年人都已经去城市打工,往往不会返乡定居。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投入足够的资金,还要发展起适合的产业,吸引青年人积极参与。
农村会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自然消亡一部分,保留下来的往往是具有特色,适合人们长久生产生活的乡村。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做好规划设计,采取有效措施把“智”引进来,有效地规划未来的宜居生态。
一方面是加强规划设计。第一,规划要有区域全局性。要充分调研和前期统筹规划,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产业规划与区域特点等关系,使生态宜居更加科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第二,规划要有多样性。生态宜居的乡村和城市在人居环境方面肯定不一样,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风俗文化和资源禀赋,要有自己的特色,不搞千村一面。第三,规划要有权威性。地方政府要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规划机制,邀请规划部门及著名规划机构牵头,要有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让规划有权威、管长远。
另一方面是积极引“智”,吸引有专业的青年人来乡村创业。地方政府要制定人才战略,在金融信贷、农业保险、工商税务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吸引人力资本,特别是年轻人参与进来。同时,要吸引有实践经验的社会资本来乡村合作开发。由于初期乡村建设在运营资金、管理人员以及营销策划等方面都缺乏,所以可以借助社会力量,成立股份制公司,让村子的资源变成资产,村民变成股东,一起来保护与开发。
文汇报: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2014-05-26 |
盘和林:协同发展应建利益协调机制2014-06-18 |
董进智:新农村建设要坚守底线2014-06-27 |
人民日报:成大事者必善用“智囊”2014-07-15 |
人民日报:国际战略智库期待“转型革命” 2015-04-15 |
智库建设要治治虚浮症2015-09-21 |
以“六性”指导形成深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2016-05-23 |
正确处理五大关系 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6-08-26 |
新型智库要架好“四梁”立好“八柱”2017-11-16 |
“以挤走人才为乐”是不是讲笑话2018-01-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