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战“疫”答卷-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时事

读懂中国战“疫”答卷

陈长
2020-06-09 17:56:23  来源: 人民论坛网

  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用详实的时间线、丰富的数据图表、生动的故事案例记录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14亿中华儿女携手相助、同舟共济、勇于担当、共克时坚,积合力以致胜、汇众智而成功,形成抗击疫情的磅礴伟力。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交出了优异的“中国答卷”。

  这是“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中国答卷”。“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14亿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全力投入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1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冲锋在前,4万余名军地医务人员第一时间驰援湖北省和武汉市;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海关关员、基层干部、快递小哥、新闻工作者等各行各业工作者不惧风雨、坚守岗位,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筑牢抗击疫情的坚实防线。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根本在于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面向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风险与动力共生,矛盾尖锐且任务繁重,我们要大力弘扬抗疫斗争中凝聚起来的精神力量,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应对重大挑战、克服重大阻力、抵御重大风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这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国答卷”。“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岁月到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从波澜壮阔的改革年代到意气风发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强调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钟南山、李兰娟等专家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党旗始终在第一线高高飘起,在中国大地上谱写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奉献之歌。从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至100多岁的老人,中国不计代价抢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最大限度提高收治率、治愈率,截至2020年5月31日,中国境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治愈率94.3%。这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诠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当前,脱贫攻坚迎来决战时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勇于攻坚克难,啃下最后“硬骨头”,切实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如期实现各项目标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这是“命运与共、携手抗疫”的“中国答卷”。“道不远人,人无异国”。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亲仁善邻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病毒无国界,人间有真情。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携手抗疫。截至5月31日,中国已经向15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物资援助,向27国派出了抗疫医疗专家组,同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了180多场专家视频会。这不仅是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担当的体现,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中国精神鼓舞世界各国人民,中国经验为世界提供有益借鉴,中国力量为世界抗击疫情注入信心。当前,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人类又一次站在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加强团结合作还是寻求脱钩孤立,推进多边协调还是奉行单边主义?中国的抗疫实践已经给出了答案,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各国应为全人类前途命运和子孙后代福祉作出正确选择,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携手应对,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这场全人类的抗疫之战,共同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要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当好新时代的同行者、高质量发展的奋斗者,就没有任何困难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中国号”巨轮必定能劈波斩浪、高歌行进,书写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编辑: 柳阳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