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外交深耕细作全面开花-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幻灯片

中国周边外交深耕细作全面开花

黄大慧
2019-12-25 09:04:36  来源: 光明日报

  9月21日,为期两天的“2019中国节”活动在日本东京代代木公园开幕。“2019中国节”会场共设置100余个展位,包含中国各地美食、物产、文化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图为游客在活动中购买中国美食。新华社发

  12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进入中国。图为工作人员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黑河首站场区巡检。新华社发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和中国周边外交开展70周年,是举国同庆和继往开来的一年。而放眼世界,却是乱象丛生、挑战升级的一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强权政治等逆流不止,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面对百年变局和复杂的周边形势,中国坚持周边邻国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秉承亲诚惠容的理念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用真心交朋友、用诚心化分歧、用恒心促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增进务实合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

双边关系:命运与共,打造睦邻友好关系

  在亲诚惠容理念的指导下,中国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与周边国家命运与共,打造睦邻友好关系。

  在中俄关系上,以中俄建交70周年为契机,中俄共同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提质升级。中俄关系既是大国关系的典范,也是周边国家关系的典范。双方均将彼此视为本国外交优先方向。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制定了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的目标和方向,达成了不断提升和深化全面战略协作的重要共识。

  在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去年中日关系重回正常发展轨道。今年中日关系进一步呈现改善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期间会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双方达成十点重要共识,强调要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12月23日,习近平主席会晤来华出席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指出中日要保持密切沟通,加强政治引领,推动两国关系再上新台阶。

  今年是中朝建交7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领导人时隔14年再次访问朝鲜,对中朝关系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在访问期间,双方表示中朝传统友谊是由双方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精心培育的,一定要把中朝友谊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双方一致同意要通过高层互访、战略沟通、务实合作和友好交流,为新时代中朝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中印关系上,中印领导人再次进行会晤,推进了中印关系的平稳向好发展,有利于开辟中印互利合作的新局面。今年10月,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理莫迪在印度金奈举行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双方决定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促进文明间交流互鉴,达成了加强两国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共识。在中印领导人会晤的同时,习近平主席还对尼泊尔进行了国事访问。中国领导人此行,不仅定下了中印关系平稳向好发展的基调,同时也搭建了南亚睦邻友好的新平台。

  在中国-东盟关系上,中国-东盟合作保持强劲势头,政治互信不断增进。今年10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双方经贸合作登上新的台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据统计,东盟今年已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也已连续十年保持了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地位。同时,在中国和东盟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趋稳趋缓。今年7月,“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第一轮审读提前完成。目前二读工作也已顺利开展,“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正呈现出全面推进的积极态势。

多边合作:多边引领,塑造周边地区合作新进程

  中国大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定谈判和中日韩自贸区进程等区域一体化合作进程,坚持积极参与和拓展升级上海合作组织、东亚领导人合作系列会议等已有的多边合作机制和澜湄区域合作等新兴多边制度,继续引领周边多边合作机制化进程更进一步。

  延续2018年的良好发展势头,2019年中日韩合作以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为标志实现突破性的实质进展。2019年适逢中日韩合作20周年,三国合作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上升期和面临新机遇。今年11月底,中日韩三方在首尔成功举行中日韩自贸区第十六轮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三方围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等重要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全面讨论货物和服务市场开放、投资、原产地、通关、竞争、电子商务等问题,同意将中日韩自贸协定打造成“RCEP+”的自贸协定。中日韩自贸区的建成将不仅对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具有重大意义,更将对整个区域经济的繁荣和一体化的发展起到有力推动作用。12月24日在中国成都举行的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着眼未来十年中日韩实现更高水平的合作,发表了《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通过了“中日韩+X”早期收获项目清单等成果文件,将为三国合作和整个东亚地区合作注入新的动力,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

  坚持“上海精神”,中国继续引领上海合作组织扩大合作和国际交往。上合组织自成立以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从安全和经济合作“两轮驱动”发展成为安全、经济、人文、对外交往“四轮驱动”,成为区域合作的典范。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重申青岛峰会达成的共识与成果,提出将上合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安危共担、互利共赢、包容互鉴的典范的新目标。上合组织的发展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成员加强经贸、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安全等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影响持续扩大,迈向更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东盟“10+X”机制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地区合作之一,今年东亚地区合作实现合作机制、区域经济融合、互联互通、创新合作、人文交流、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等6方面的“升值升级”,其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简称“澜湄合作”机制)是东盟“10+X”框架下的重要地区合作进展。首先,中国积极支持和促进RCEP谈判,RCEP谈判于今年基本完成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今年11月,第三次RCEP领导人会议宣布除印度外的15个成员国已经结束全部章节的文本谈判以及实质上所有的市场准入问题的谈判,拟于2020年正式签署协议。其次,中国积极推动澜湄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今年,中国继续坚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循序渐进”的原则和“3+5+X合作框架”,以打造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为重点,加强青年人才文化交流、区域执法安全合作、产能与投资合作、农业与减贫合作、环境合作等多领域合作,为地区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热点问题:积极斡旋,彰显负责任大国风采

  作为负责任的地区大国,中国始终积极斡旋周边热点问题,为热点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之风采,为促进周边地区形势趋稳向好作出重要贡献。

  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坚持并行推进构建半岛永久和平机制和实现半岛完全无核化。今年2月以来,受朝美对话不畅等因素的影响,半岛形势有所趋紧,出现一些新的动向。为了巩固朝鲜半岛来之不易的缓和局面,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朝鲜时就朝鲜半岛问题与朝鲜领导人展开深入交流并达成重要共识。双方表示要共同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积极推动半岛问题政治解决的进程。临近年底,在朝鲜半岛局势处于十字路口的微妙时刻,中国又携手俄罗斯共同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关于政治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决议草案,呼吁和敦促美朝尽快恢复对话接触,通过对话缓和紧张局势,防止半岛问题脱离对话协商的轨道。

  在阿富汗问题上,中国坚持“阿人主导、阿人所有”原则,不断开展穿梭斡旋,分别举行了“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联络组”第三次副外长级会议、首次中美俄巴四方会议以及第三次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方外长对话,为推动阿富汗的和解与重建做出不懈努力。在缅甸若开邦问题上,中国以建设性态度在缅孟双方之间积极劝和促谈,派遣特使,举办中缅孟三方非正式会晤,推动了缅孟之间的对话协商与沟通合作。

  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历经70年的发展,中国周边外交也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之中,但周边国家和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回顾2019年,中国继续发挥大国风范,积极塑造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双边关系和务实合作。展望2020年,国际形势仍然复杂多变,中国定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做好周边外交工作,积极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塑造更加稳定良好的周边环境。

  (作者:黄大慧,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在前列

    党中央明确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等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注重试点先行先试,统筹各方协同发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 及时回应网民关切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民团体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繁荣先进文化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离不开职工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充分发掘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自觉,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人生价值。要通过一系列制度鼓励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凝聚起投身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 牢记初心使命 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要始终以党的初心为自己初心,以党的使命为自己使命,以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为根本动力,不断开创新时代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