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协商民主体系 提高国家治理效能-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幻灯片

构建协商民主体系 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20-01-17 07:05:24  来源: 光明日报

  3.构建协商民主体系,把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构建协商民主体系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有助于把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合力。

  统筹推进各层各类协商渠道发挥作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中央、地方和基层多个层面和类别,应该把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推进,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的关系,形成整体效能。各类协商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各自特色,在协商主体、协商议题等方面各有侧重,合理确定协商内容及形式。并在上下左右各类协商之间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纵向衔接和横向联动,使各类协商优势互补、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真正把协商民主的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完善协商民主程序。程序化是任何民主制度的基本要求,通过程序正义保障民主的实现。协商民主的程序化,是对协商过程各个环节的明确规定,通过具体程序设计和安排,变成社会共同体内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办事规程。要完善协商计划制定、协商议题的提出、协商主体的确定、协商形式的选择、协商结果的采纳反馈及落实等工作机制,形成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简便易行的闭环运行流程。应根据不同协商渠道的特点和优势,分类形成工作规则与制度规范,相应制定其协商计划,确定协商主体参与范围、协商程序、协商原则及方式等,保障协商质量和效果。

  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发展协商民主的关键是寻求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切实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各级党委在决策之前,要把民主协商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协商计划,确定协商议题;协商前,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向相关方面通报情况,保障协商参与者充分知情。在决策实施中要继续开展有效沟通协商,使各种意见取长补短,利益各方理性妥协,形成发现和纠正失误的机制,建立协商过程督查机制,完善协商成果落实及反馈和考核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协商成果落地。

  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利益主体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多变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治理的意识增强。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应考虑政党、政府、公民、市场、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要素,尽可能吸纳广泛的代表人士,以此来打造更加团结的治理共同体。要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和民间的互动,如建立和完善政府在做出重大决策前的民主听证会制度、民主恳谈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和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建设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公众参与政策评估机制,进一步强化现有的意见表达渠道的反馈能力。同时将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与社会治理紧密结合,扩大各类群体和新型社会组织参与协商的范围,通过将其纳入有序政治参与的轨道,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注重提炼总结协商民主实践经验,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增强协商民主的治理效能。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丁云)

1 2 共2页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破除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的户籍“藩篱”

    长期以来,城乡分割、地区分割的户籍制度成为制约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的主要障碍之一,这一制度不但阻碍了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动,降低了要素配置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原则难以贯彻执行。可以说,“落户难”已经成为许多劳动力和人才安心工作的一个后顾之忧。

  • 【工作研究】民主管理“四四一”模式的实践探索

    企业民主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体现。在此过程中,坚持四项制度、开展四大活动、发挥职工代表的主体作用,对于调动职工积极性,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问题探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机制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解决自身就业的同时也带动了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要顺利创业,就要注重职业技能学习和社会资本积累,注重管理能力的提高。同时,政府要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帮助农民工顺利返乡创业。

  • 【热点思考】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模式选择

    我国新就业形态规模庞大,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但去劳动关系化造成大量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无从保障,急需解决。要从促进新经济新业态长远健康发展和保障从业人员权益的角度,遵循工伤保险制度发展规律,对职业伤害保障模式进行抉择,启动试点,并进一步完善、定型。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