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幻灯片

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陈新阳 钱智勇
2020-04-22 07:34:13  来源: 光明日报

  河南省洛阳市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科学推进农业产业化、特色化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图为工作人员在洛阳市伊川县江左镇一处智能温室内作业。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他强调,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确保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和任务,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一

  贫困地区往往劳动要素和生产资料要素大量闲置,没有参与财富创造,这是造成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市场吸纳闲置的生产要素,使闲置的生产要素参与财富创造,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创造财富的机会,进而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贫困地区脱贫,首先要开放市场、拓展市场的界限,根据更广阔的市场需求,将本地区的劳动要素和生产资料要素调动和结合起来,确保这些生产资料要素在当地市场充分利用,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从而创造持续稳定的生产要素报酬。生产资料要素充分利用、结合劳动要素的过程,也是劳动要素创造报酬的过程,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创造收入和脱贫的过程。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贫困地区生产资料要素的总量是有限的,其所能结合的劳动要素总量也是有限的,当贫困地区生产资料要素和劳动要素的结合达到饱和状态时,无法被生产所吸纳的劳动要素依据自身可流动的特点,根据市场信息实现劳动要素跨市场转移,最终通过其他市场创造要素报酬从而实现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建立造血机制,增强致富内生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在脱贫攻坚战中所发挥的作用显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2013年至2019年,832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长9.7%,比同期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2个百分点;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过程中,必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

  二

  在生产资料要素充足的情况下,市场才能在脱贫攻坚战中更好发挥作用,而有的贫困地区生产资料要素匮乏,这就需要政府财政资金注入和相关政策制定,保证贫困地区生产资料要素的充分供给,从而吸纳更多的贫困人口就业,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市场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效率还要求生产要素和产品自由流动,这就需要政府消除生产要素和产品自由流动的障碍,打破生产要素和产品自由流动的壁垒,制定有利于生产要素和产品自由流动的政策,一方面保证贫困地区需要的生产资料要素自由流入,所生产的产品自由流出,另一方面促进贫困地区的劳动要素自由进入区域外市场,在区域外也能获得稳定的报酬从而脱贫。在脱贫攻坚中,政府还应着重保护贫困人口劳动所得,增加贫困人口的劳动报酬,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市场只能保证参与到财富创造的贫困人口分配到财富,而没有能力参与财富创造的贫困人口,在市场中分配不到任何财富,也就难以实现脱贫。目前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保障这部分贫困人口获得财富。义务教育是脱贫攻坚战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保障贫困人口真正脱贫的重要基础,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是贫困人口健康、拥有劳动能力、获得劳动报酬的基本保证。因此需要政府切实发挥作用,保障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对于贫困地区的水、电、道路、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供给,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市场是失灵的。在这些领域中,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才能使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真正摆脱绝对贫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扶持帮助下,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98%,96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通过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还草等,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脱贫攻坚战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接下来,各地政府应继续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多措并举巩固成果,攻坚克难完成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在未来几个月中,需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进一步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作者:陈新阳 钱智勇,分别系吉林大学讲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问题探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助推劳动力社会性流动

    劳动力的社会性流动是不断提升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人才、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工作高度重视。2019年底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劳动力、人才合理有序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 【热点思考】落实稳岗返还政策 促进就业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严峻考验。稳岗返还作为失业保险制度防失业功能的重要政策抓手,在疫情防控期间成为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选择。落实稳岗返还政策,要坚持就业优先,在地区层面综合决策;适当授权,允许地方政府制定具有属地性质的专项落实行动;加强制度建设,保持政策可持续性。

  • 【前沿观察】让社保降费更好服务就业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就业的全力配合, 而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风险防范机制,理应为就业保驾护航。多年来,我国政府充分重视社会保险和就业的关系,在社会保险与就业的协调性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 【工作研究】工会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路径思考

    工会作为部分公共职能的承担者,要在深入调查职工状况和生活需求基础上,科学论证、精准施策,引导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参与深化改革,力所能及为广大职工提供公共服务和改革产品,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凝聚起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访谈

文献

  • 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工资制度改革

    1981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开始改革工资制度,并于1982年率先实行结构工资制。这次工资改革无论对企业员工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是我国工资制度改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