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先行先试与示范意义-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幻灯片

浦东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先行先试与示范意义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20-04-24 08:09:28  来源: 光明日报

  俯瞰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新华社发

  浦东开发开放已进入了而立之年。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浦东从昔日阡陌纵横、发展滞后的农村地区,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城市基础设施焕然一新、总部经济集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共同发展、城乡一体化协调推进、城市功能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2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7万亿元,以占上海市1/5的面积、1/4的人口,贡献了1/3的GDP。同时,浦东也成为承担国家改革开放发展战略的先行先试区、重大制度创新示范的试验田,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浦东以在全国改革开放中创造的若干“首个”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新效应和新标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向世人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1、坚持国际化、高标准发展的理念

  浦东奇迹的取得,在于从一开始就坚持了国际化视野和高标准发展的理念,确保浦东开发开放始终保持高起点规划。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就提出了开发浦东的设想。虽然当时出发点是为了疏解浦西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但人们很快认识到,浦东开发开放更要瞄准国际前沿,体现开放发展的趋势。在随后的几年里,上海围绕浦东开发组织各类专家论证会、国际研讨会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规划,逐渐形成了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认识。1988年,上海市提出了“开发浦东,建设国际化、枢纽化、现代化的世界一流新市区”的发展设想。

  自1990年4月党中央明确宣布浦东开发开放大战略以来,浦东开发开放坚持规划先行和引领,在全国率先采取国际咨询会、国际竞争性招标方式,既提高了规划的国际化水平,也提升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国际影响力。浦东的建设者始终“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从项目论证到项目实施,从设计理念到功能定位,都体现了浦东开发开放对标国际一流、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浦东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的投资贸易规则,发挥自贸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始终坚持“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化、高标准的发展规划和战略设计,是造就浦东发展奇迹的重要基础。

  2、做好重大制度创新示范的试验田

  浦东开发开放能够始终坚持国际化理念,还在于其最初就被赋予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排头兵的使命。

  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从国际大环境出发,提出“要把进一步开放的旗帜打出去”,并指出“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浦东开发开放向世界表明,中国将继续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之后,这面旗帜从初期的上海地方发展战略和构想,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2001年加入WTO后,浦东在开发开放中进一步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全方位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和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全方位融入WTO的信心、决心和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浦东承担起建设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经济的新使命,从2013年起,承担了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战略任务以及后来的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新使命,率先推动从要素市场开放到制度性开放的创新和试验,率先以全方位开放发展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坚持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信心和决心。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正是这一发展目标和定位,造就了浦东速度奇迹,引领浦东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1 2 共2页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问题探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助推劳动力社会性流动

    劳动力的社会性流动是不断提升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人才、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工作高度重视。2019年底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劳动力、人才合理有序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 【热点思考】落实稳岗返还政策 促进就业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严峻考验。稳岗返还作为失业保险制度防失业功能的重要政策抓手,在疫情防控期间成为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选择。落实稳岗返还政策,要坚持就业优先,在地区层面综合决策;适当授权,允许地方政府制定具有属地性质的专项落实行动;加强制度建设,保持政策可持续性。

  • 【前沿观察】让社保降费更好服务就业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就业的全力配合, 而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风险防范机制,理应为就业保驾护航。多年来,我国政府充分重视社会保险和就业的关系,在社会保险与就业的协调性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 【工作研究】工会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路径思考

    工会作为部分公共职能的承担者,要在深入调查职工状况和生活需求基础上,科学论证、精准施策,引导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参与深化改革,力所能及为广大职工提供公共服务和改革产品,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凝聚起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访谈

文献

  • 古代官员如何读书

    官员读书风气历来是时代风气的直接反映。古代许多官员惜时如金,于案牍俗务之隙、戎马倥偬之间读书,既苦读、攻读,又乐读、善读,力求开卷有益。回望古代官员的阅读世界,对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 实事求是的提出及历史贡献

    众所周知,“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的重要内容。考察“实事求是”提出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到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贡献。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