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神在武汉保卫战中的作用及启示-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RSS

理论

幻灯片

城市精神在武汉保卫战中的作用及启示

张永广 李亚娟
2020-05-19 07:34:31  来源: 光明日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同样如此。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风格和个性的体现。城市精神一旦形成,就是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力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城市治理的一次大考,在武汉保卫战中,城市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给现代城市治理带来了许多重要启示。

  武汉黄鹤楼景区 新华社发

  武汉保卫战反映出武汉城市精神中的“英雄”气质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江之奔涌、湖之灵秀,哺育了武汉人蓬勃向上、敢为人先的性格。武汉是荆楚文化的核心区域,早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武汉黄陂地区即兴起了规模宏大的盘龙城文化。楚国建立之时,国小位卑,“号为子男五十里”,被中原诸国鄙为“南蛮”,楚国上下“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不断开疆拓土,最终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展现出了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从公元223年夏口城的正式构筑,到宋元战争中的战略枢纽,武汉一直被历代朝廷视为军事重镇。经过无数战火兵戈的搏杀和考验,武汉磨砺出了铁血家国义、无忘忠骨魂的气质。

  进入近代以来,这里打响过辛亥革命第一枪,是当之无愧的首义之城;这里有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收回英租界工人大罢工,是工人运动的大本营;这里经历过抗日战争时“保卫大武汉”的烽烟岁月,是民族精神的锤炼炉;这里迎战过1998年的特大洪水,是英雄之歌的谱写地。辉煌历史的累积,武汉于2011年提出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彰显了城市文化血脉之中的“英雄”气质。城市精神是一种自我确证与认同,更是团结一心向前进的强大驱动力。近几年来,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从来没有在前进的脚步中忘却根骨。诚信体系建社会守信环境、时代楷模树道德标杆、“互联网+志愿服务”筑志愿之城、“我与文明同行”展市民责任……在不断的探索实践和理念倡导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成为武汉新风尚。武汉的城市精神在时光的交替中生生不息,在实践的历练中吐纳融新。

  城市精神是一种世代继替的文化气质的积淀与昂扬。晨钟催醒巍巍江城,长江汉水春潮滚滚。在这次生死大考中,武汉对“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城市精神的传承与光大,展现出新的“英雄”气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武汉这座城市率先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在疫情最汹涌的时刻,武汉封城,为全国降低疫情风险作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武汉加油”一词,不仅代表着举国上下对武汉的倾力相助,也反映了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在负重前行中自强不息的顽强和坚韧。

  武汉保卫战,战的是病魔,拼的是精神。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道道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快速拉起。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显现出不屈不挠的英雄本色。无数冲锋一线、舍己忘我的医护工作者,无数下沉社区防控疫情的党员干部,无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人民警察,无数昼夜奋战在火神山、雷神山工地的工人,无数接送人员和运送物资的车队司机,无数保障“菜篮子”“米袋子”的企业职工,无数“不服周”“不信邪”坚守家园的武汉市民,共同阻击疫情,构筑起了最牢靠的人民防线。英雄的武汉,英雄的武汉人民,直面生死,守望相助,在疫情大考中迸发出英雄的气概。城市精神在考验中淬炼,在奋进中闪光。

  城市精神在城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区域中心城市的规模化发展成为显著特征。中心城市聚集了千万人口,这对如何加快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布局、提高大型城市风险治理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这对我们深刻认识城市精神在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有着重要启示,也对深入挖掘和高度凝练城市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化本身就具有社会治理的功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都反映了中国古而有之的对文化与社会治理关系的思考。现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的重要作用更是日益凸显,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作为城市文化高度融合的城市精神,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城市精神的厚度决定了城市发展的韧性。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独有的标识,是其最为闪亮和耀眼的所在。当城市面临外力冲击时,城市精神就是城市生命体的最强保护,它不但能在困难和险阻面前挖掘出自身最大的潜力,而且能够引领这座城市攻坚克难,毅然向前。可以说,正是有了丰厚精神的保护和滋养,城市才能够化解重大危机,持续接力,实现长远发展。也正是有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才使得武汉这座城愈磨愈艰、越战越强。

  城市精神能够凝聚城市治理共同体。城市精神的本质是人文观照,城市精神归根结底是为了引领人、发展人、塑造人。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实际上就是原有农业人口、周边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过程。新的移民进入新的城市,脱离了原来熟悉的社会文化结构,进入了新的更大的空间,亟须一种反映“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认同作为牵引融入城市发展。城市精神恰恰能够成为这种价值牵引的纽带,促进文化认同,熔铸新的文明风尚,进而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就如这次面临疫情突袭时,武汉快速构建了人人请战、坚守互助的抗疫屏障。

  城市精神能够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城市精神既是抽象的,又是物态显现的,体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对城市精神的认同,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对自我家园的爱护和守护,对城市更好发展的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这就要求我们不遗余力发挥各种优势,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城市精神的形成基于市民的文化认同,城市精神的提出意味着市民自主性意识的确立。我的家园我来守护,萤火汇成星光,正是对脚下土地的爱,成为推动城市治理最深厚、最持久的优势。

  多路径积极打造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深刻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正是对城市精神的认同,使得城市居民正在走的路能够同这个城市的未来结合起来、城市居民正在进行的奋斗能够与城市的发展契合起来。而且,独特的城市精神对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发展成果、提升城市竞争力、吸纳社会资本、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更是意义重大。做好凝聚“城市精神”这篇大文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城市精神的凝练,既要根植于历史传统,更要善于吸收时代养分。城市精神不仅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城市精神要能够做到“山容千秀长青、海纳百川久阔”,要能够成为一个城市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高度浓缩和反映,要想永葆蓬勃生机、向上活力,就必须在时代变迁中与时俱进,在传承创新中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活力和清醒的认知,它不仅是对武汉走过的历史、积淀的文化精髓的概括和凝练,是对现下敢闯敢试、改革创新实践的准确揭示,也饱含着对前行道路的价值追求和深切希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因奉献而富足,因无畏而幸福”,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的城市精神进一步淬炼,并深刻影响着城市的未来,为未来发展积蓄强大的内生潜力。

  城市精神的弘扬,既要唱响简明的“标语”,更要宣讲隐藏在标语背后的动人“故事”。城市精神通常会被凝练成几个简洁的词语,这些标语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和概括性,便于在市民中传播。这些标语或口号是基于城市发展史上一个个丰富动人的故事而提炼的,比如我们讲到“英雄”武汉,背后就是由众多动情的故事汇集而成。正是革命志士的鲜血浇灌了“武汉首义”的自由之花,正是战士肩头的沙包力挽“九八洪水”狂澜,也正是每一位最美逆行者坚实的脚步成功阻挡了新冠肺炎的蔓延。小故事胜过大道理,精彩精练的故事才能说服人、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在宣传和弘扬城市精神时,讲“好故事”,讲“真细节”,才能引起共鸣,达到共情。

  城市精神的实践,既要结合“大事件”,更要落脚于日常的“小作为”。城市精神的实践和厚植要落实于具体的、日常的、社区化的行为,要注重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在落小、落细、落微、落实上下功夫。发挥社区力量,发扬志愿者精神,同社会治理的精细化要求相结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善于调动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正能量”。

  城市精神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是坚守一座城市的根本,是文化自信的时代体现,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强大精神的支撑,一座城市的生长就难以持续长久。一座有着深厚且执着精神的城市,才能为人们所向往,才能凝聚起全体市民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最强力量,才能开拓“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新境界。

  (作者:张永广 李亚娟,分别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问题探讨】不可抗力规则在涉疫案件中适用性探讨

    就疫情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能否适用不可抗力规则的问题,还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的空间,可采取分类调整的总体思路。因疫情暂缓复工行业可适用劳动合同中止,因疫情导致经营困难企业可适用情势变更,同时,可参考域外经验完善劳动政策。

  • 【前沿观察】充分发挥稳岗补贴的“稳就业”效能

    按照北京市人社局的安排,从5月6日起,多项稳就业和支持中小微企业政策开始落地实施。根据此前颁布的稳岗培训补贴和临时性岗位补贴两项政策,北京市将分4批公布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名单,名单内企业可叠加申请上述两项补贴政策。

  • 【工作研究】复工复产中企业工会工作应对思考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尽快摸清疫情对企业工会工作产生的影响,并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是做好企业工会工作的当务之急。要强化政治引领,认真履责,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合法权益,提高应变能力,践行服务宗旨,努力提升关爱服务职工效果。

  • 在奋斗中诠释新时代伟大劳动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给郑州圆方集团职工的回信,强调弘扬劳动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给人温暖、给人鼓舞、给人动力。各级工会要牢牢把握回信精神实质,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在奋斗中诠释新时代伟大的劳动精神。

访谈

文献

  • 塔斯柯基梅毒人体试验

    未经当事人同意就在他身上做人体试验,被视为一种违反医疗伦理的行为。德国纳粹的人体试验和日本731事件都为人所周知。二战之后,纳粹审判后的《纽伦堡规则》确立了人体试验的伦理规则。此后,世界医疗协会所通过的《赫尔辛基宣言》,则确定了医疗人体试验的现行基本准则。

  • 治学以经世

    曾国藩(1811—1872年),谥号“文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中国近代史上极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相比于曾国藩的政治、军事成就,其流传下来的著作并不多,最为有名的就是这本时间跨度逾30年、总数超千封的书信集——《曾文正公家书》。但仅就这一部家书即让曾国藩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赞誉,而其中蕴含的治学之道,至今依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