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你找亮点解难点-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幻灯片

专家为你找亮点解难点

2020-11-02 09:51:50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描绘出一幅面向未来的宏阔蓝图。在这幅图景中,有哪些亮点、重点、难点需要重视?怎样准确解读并贯彻落实?光明智库邀请专家答疑释惑。

  本期嘉宾

  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兼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张树华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负责人 刘元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李志勇

伟大复兴可期可见,“爬坡向上”难度增加

  光明智库:“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受到全社会都高度关注。与历次五年规划(计划)相比,“十四五”规划的编制有什么特殊背景、重大意义?

  张树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这为我们理解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国内国际环境提供了重要指引。

  山东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草编合作社社员在搬运用秸秆编制的工艺品。

  参观者在北京一场5G大会上控制机械臂抓取饮料,体验“隔空取物”。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中心校学生领取教材。本文照片均为新华社发

  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15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进程将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在后疫情时代动能衰减、阻力上升;国际力量“东升西降”“南升北降”态势加速演进,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展仍然是影响国际秩序的关键变量;国际社会的分裂甚至局部碎片化特征更趋严重,等等。这些外部环境变化,都会使我国参与国际合作、拓展全球市场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

  从国内看,我国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后,迎来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紧迫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了可期可见的新时代,“爬坡向上”的难度也在增加,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在这样的历史关键期,谋划我国发展既需要有中短期的科学规划,也需要有战略性的远景目标。

 刘元春:未来五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重构期,是世界经济动荡的关键期,是中美博弈从严重不对称向逐步对称迈进的转换期。面对外部环境的加速重构和深刻变化,我们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反观国内,“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和经济保卫战的胜利等重大成就为“十四五”时期的战略深化、战略转型打下坚实基础,我国已经具有完成既定战略目标的基本条件。

  作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不仅要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擘画蓝图,更要为未来十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战略奠定基础。面对更为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更为艰巨的发展任务,对规划科学性和可实施性的要求也更高了。

 李志勇:关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全会作出了总的判断,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对此,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辩证认识机遇和挑战的关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推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赢得先机、赢得主动。

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光明智库:五中全会公报在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前,先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对“十四五”时期发展有何深意?

  刘元春:“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要为2035年远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因此首先提出远景目标。

  第一,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目前的标准测算,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一般都超过3万美元,而我国去年刚刚突破1万美元大关,这就要求“十四五”时期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构建新增长动力上下功夫。同时,2035年远景目标还提出中等收入群体要显著扩大,为此,“十四五”时期须开启再分配体系改革,在分配上做足文章。

  第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一目标的相关指标在“十四五”主要目标中有所体现。比如,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进行了调整,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替代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如,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与之相应,“十四五”主要目标对三大创新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四个面向”进行了具体化,力争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打好基础。

  全会对“十四五”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与党的十九大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一脉相承,并在此基础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体系化、指标化设计,使战略目标和建设路径更加具体。同时,全会对过去的一系列战略举措进行了再深化、再定位、再调整,使它们能够适应未来所面临的矛盾变化和关键问题。

张树华:全会在“十四五”主要目标前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有以下两方面深意。

  其一,体现了“十四五”主要目标与2035年远景目标之间“基础”与“引领”的辩证关系。未来五年是开局起步的五年,将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奠定重要基础;2035年远景目标则对“十四五”规划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规定着“十四五”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发展主线。

  其二,以远近结合的方式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向上向好的信心、决心与能力。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稳定器与动力源。此次全会向世界传递了我们在未来15年内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定信心,也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坚持开放发展理念的决心。

李志勇: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我国“强起来”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粗线条勾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国家实力、经济体系、国家治理、社会文明、生态环境、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国家安全、人民生活等9个方面具体描绘了2035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这样的安排,实现了长短结合,把“十四五”规划置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目标下,体现了“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对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2 共2页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