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日渐被毒化的网络需要理性的对话秩序
毛寿龙
//www.auribault.com 2016-07-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进入了高度链接、高度加速化的状态。在互联网场域中,人们的时间密度呈指数级增长。过去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人们都认为是做梦,或者认为是一种神话传说。但现在,人们能够体会到如此的感受:“网上一天,等于网下一年。”一个人在网络时代生活80年,所能够经历的事情和获得的信息,放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恐怕活800年都达不到那样的数量。

  在把时间压缩、加密的同时,互联网也对舆论空间进行了压缩和加密。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每个人当然各有所想、各有所思,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但是放在原始秩序里,不同的观点基本上不会撕裂舆论场。因为在原始秩序里,人们非亲即友,长幼尊卑有序,相互之间有基本的行为秩序,这种基本的行为秩序是以“和为贵”为特征的。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人们的交往主要在物理空间中,表现得比较腼腆,更加注重礼节,考虑“远方来的客人”的感受,而一般不会直接说出自己的反对观点。这种彬彬有礼的礼治秩序,规范着人们的言行。哪怕冒出一点有过激言论或者另类行为,人们一般视之为不正常,将其忽略。因而,过激言论一般不会变成主导秩序的主流力量。

  不过,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在互联网上,人们所能接触到的人,远远超出原始秩序框架的范围,其数量也远远超出邓巴定理所说的150个熟人的范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不再局限于亲情和友情的纽带。

  在这个时候,人们的言论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面对面的交往中比较腼腆,在亲朋好友聚会中很少说话,更很少咄咄逼人的人,在网络上很可能反而表现得滔滔不绝,甚至语不惊人死不休。网络世界的非面对面交流和匿名性,使得很多人的行为摆脱了原始秩序,摆脱了物理秩序中彬彬有礼的约束,变得极端,而且往往还带有语言暴力。

  这种含有暴力性质的语言,在美国被称为有毒的语言。一旦充斥这些有毒的语言,互联网的舆论场就被撕裂。网上如何表达爱国情感、对转基因食品的讨论,以及小区围墙该不该拆除、怎么对待某位明星等议题,无不泛滥着有毒的语言。如何解决互联网语言毒化的问题,修复撕裂的舆论场,避免讨论沦为鸡同鸭讲,已成为构建合理的互联网秩序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从秩序的角度来说,互联网语言的毒化,其根本原因是网上和网下两种秩序的分裂。很多人在网上很折腾,满嘴都是毒化的语言,但在网下接触却是“乖乖宝”,说话细声慢气,彬彬有礼。甚至网上满嘴火药、满腔怒火,日常生活中却温文尔雅。换言之,如果在原始秩序中能够实现更平和和理性的探讨,有助于人们改善网上讨论的语言和行为。现在即便是家庭成员之间在家也很少相互说话,都拿个手机在网上发声;亲朋好友聚会吃饭,除了敬酒,也拿着手机和网友争个不亦乐乎。这种日益冷漠的网下秩序,反过来导致网络语言日益毒化,网络上更加失序。

  互联网缺乏结构化,也是互联网舆论场毒化语言盛行的原因之一。人的成长有各个方面,其中很大一面是阴暗面。有人做过实验,如果机器人获得语言学习能力,并且没有人为的刻意选择,机器人马上会学会毒化的语言,而不是理性讨论的语言。人从小长大,之所以能够控制毒化语言而发展出理性对话的语言,其原因是有一个长幼有序的社会秩序的支撑。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互联网平台能够建立类似于原始秩序那样的理性对话的扩展秩序,那么互联网被毒化的舆论环境就会在秩序层面得到解决。

  笔者在微信朋友圈里的经验表明,一个有内在结构的微信群,其发言往往是比较理性的,而一个缺乏内在结构的微信群,其发言往往是非理性的、毒化的。同样,在一个有特定规则管理的门户网站,其内容要比缺乏特定规则的社交平台要理性得多。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