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金海辉”号货轮于6月21日凌晨离开天津港,承载10.5万吨黑黝黝的煤炭南行至广东珠海,航程近1158海里。此前,央广网记者随轮远行,与海员们经历7天的“奇幻漂流”,揭秘海员真实生活,体味他们的“酸甜苦辣”,也感受新时代下中国140万船员的新风貌。
6月22日19时46分,黄海海面,夜色渐深。
黑夜中的大海总比白天更可怕。从“金海辉”号驾驶台两侧的舷窗望出去,茫茫海面,看不到一丝光亮。
大海变幻莫测,但看久了却乏味,这乏味更让人觉得船晃得厉害,更像睡在火车卧铺上,周围轰轰作响。作为深度睡眠障碍者,来了船上几乎弄丢了生物钟。我的房间与驾驶台仅一层之隔,决定索性熬个通宵,跑去找驾驶室大副陈捷、二副林志剑,三副陈泽龙聊聊天儿。
如今的货船上都采用了智能化的操作装备,船在海平面上航行时,一般由大副、二副、三副每人值两次班,一次4小时,轮流交替,3个水手辅助操作。虽然只有几个人,但绝对可以操纵这条10万吨级的散货轮。
6月22日 20:00至凌晨
驾驶室内体验操舵远航
夜间航行,主要依靠雷达、电子海图和驾驶员的夜视?望。
使上好大劲儿才推开驾驶室那道门,三副陈泽龙正站在正中间的操作台旁,紧盯着眼前有近百种大大小小的仪器设备磁航仪、雷达仪等,他周围的操作台、海图室、驾驶员休息区界限分明。不同于楼下的一个个小房间,驾驶台相当宽敞,再加上270度的全景玻璃窗,白天的话视野一定极好,但仍逃脱不了单调的“海天图”。
三副有些腼腆,我时不时抛出问题惹他一笑,才慢慢对我放下“戒备”。
“必须时刻盯着前方,巨型货轮有很大惯性,一旦遇到障碍物不提前察觉到,会很危险。”他捶了捶站了近80分钟的小腿,继续讲道,听别人说,几年前,有一艘船在太平洋上开了十几天也没碰到一艘船,后来终于碰到了一艘,船长一对话,居然是校友,双方就聊得很兴奋,竟然聊着聊着就撞上了。
此时船只所在的经纬度
眼下船在平静的海平面上航行,四野皆是滔滔海水,只能偶尔看到远处漂着一两只货船。
“每天都这么神经紧绷......”我追问。
他刚要开口,又不作声了。
“偶尔有信号时,本来还玩玩王者荣耀,不过我在船上负责的事务比较杂,总是玩到一半就被叫走了,后来账号就被查封了。”船上超一半船员是年轻人,科班出身的陈泽龙也是其中之一,今年29岁,福州福清人,跑船4年了。2014年,他第一次登船,从中国跑到韩国,再到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最后回国,这是他跑过最长的航线。
所以,长时间夜航后,他早练就了夜视?望的“特异功能”,即便在我看来舷窗外黑茫茫一片,但在他敏锐的眼睛里,总能及时准确发现航线上一些障碍物。
当然,也少不了助航设备。
一回身,一眼便被操作台最左边的大“电脑”吸引。“这是海图导航系统,算是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吧,路标、拐弯点、障碍物等关键点都能迅速查到。”陈泽龙轻点鼠标,屏幕上马上可以看到,10海里以外的航道信息、船只信息一览无余。尽管电子海图精确度很高,但如今航行中依然保留纸质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