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20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确实是最佳的制度安排,符合中国的利益,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利益。
这2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2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因此搭上了中国发展的快车,实现了从英国管治下的一个地区,向中国最大自贸区的转变。
在政治方面,回归前的香港,是由伦敦直接派总督来管治的。回归后的香港,根据基本法选举产生特首,特首和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命,特首每年都到北京向中央政府述职,中央对香港有全面管治权但不干预香港内部事务。香港有两个全国政协副主席,与其他省级行政单位相比,也拥有最多的人大代表和各级政协委员。
在经济方面,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贸易国,香港得益甚多。香港开埠以来就是自由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快速增长,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当“四小龙”的另外三个不同程度放慢增长之时,香港在回归后不仅没有放缓脚步,而且发展成为“纽伦港”,即与纽约、伦敦并驾齐驱的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的国际化,大批中国企业的上市,内地各省份对外招商引资和设立经济开发区,中国对外贸易的大发展,都使香港获得大量机会。“一带一路”的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又使香港获得新的财富机遇。在世界经济重心东移、西方出现反全球化与反自由贸易声浪时,香港则在中国这棵大树底下好乘凉。
香港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早也比较发达,除了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积极参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从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支持了中国内地的对外开放。我曾经分别在与俄罗斯、越南学者的交流中,听到他们对于中国拥有香港这样一个特别行政区的羡慕,也听到台湾和新加坡的朋友说,眼红香港拥有如此广阔的腹地。
回归后的香港企业大量北上发展。前些时候在重庆,一家香港银行重庆分行的总经理不无诙谐地对我说:“我已经成重庆人了。”日前在广东的新会参观香港著名的“李锦记”生产基地,来自香港的总经理告诉我,国家航天中心选用他们生产的调味品,使他们非常激动和自豪。
香港和内地民众之间的交流在回归后到了一个全新高度。大批内地学生到香港各大学求学,同样也有大批香港学生到内地各高校深造。香港青年一代到内地寻求发展机会,从IT行业到演艺界,从参与慈善事业到经营各种“小清新”(如咖啡馆),数量与日俱增。香港人与内地人通婚在回归后增加了7倍,且有越来越多的港女嫁给内地人。
回归后的这些变化,体现在香港的各个领域,也都是我实实在在亲身感受到的。相信再过二三十年,我依然会像今天一样,感叹香港发展的日新月异。(作者是凤凰卫视评论员)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