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有效措施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网评

幻灯片

采取有效措施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

常钦
2020-07-29 07:54:40  来源: 人民日报

  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必须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构建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耕地保护不仅要以保障粮食产能为首要任务,确保“吃得饱”,还要为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奠定良好的资源环境基础,实现“吃得好、吃得健康”

  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7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这一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指示再次表明,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守好基本田。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东北地区以珍贵稀有的黑土地资源而闻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优势区、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以吉林松辽平原为例,当地就有“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的美誉。回顾历史,上世纪50年代末开发北大荒时,面对广袤而肥沃的黑土地,人们发出了“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的赞叹。如今,东北黑土地上产出的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粮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足见黑土地作为粮食生产战略资源的重要价值。同时也要看到,几十年来的高产稳产,不可避免会对黑土地肥力造成一定透支,出现土壤有机质下降等问题。

  还应看到,人多地少的国情,使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处于高投入、高产出状态,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的时候能够产得出、供得上。因此,要加强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加强耕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全面提升耕地质量,让耕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更好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抓手,积极开展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努力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守好用好“饭碗田”,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才能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主动。

  以前拼面积、比产量,现在拼绿色、比质量,粮食生产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如今,在东北农村,很多农家院子里都停放着免耕播种机。随着农民土地保护意识的增强,“保护性耕作”正在黑土地上悄然兴起。例如,利用现代耕作技术让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数据显示,全秸秆覆盖免耕5年后,土壤有机质能增加20%左右。耕地质量变化是渐进性的,肥力流失小问题难发现、大问题难治理,恢复起来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必须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构建综合治理技术体系,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让各类型耕地永葆肥力。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眼下夏粮已实现“十七连丰”,作为全年粮食产量“大头”的秋粮正处于田间管理关键期。耕地保护不仅要以保障粮食产能为首要任务,确保“吃得饱”,还要为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奠定良好的资源环境基础,实现“吃得好、吃得健康”。像重视保护大熊猫一样重视保护黑土地,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推动大国粮仓向绿色粮仓、绿色厨房转型升级,“中国饭碗”一定能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