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中央“挺港”深情依旧-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网评

幻灯片

特殊时期,中央“挺港”深情依旧

雷蕾
2020-08-03 15:10:05  来源: 海外网

  香港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自7月22日起,香港已连续10多天单日确诊案例破百,约半数确诊案例感染源头不明,多个社区出现群聚感染,市民的生命安全正遭受极大威胁。及早核酸检测、及早隔离治疗,至为关键。

  香港市民欢迎内地援港医疗队。(图源:北京日报)

  在香港社会各界纷纷表达了向中央求援的意愿后,终于,香港同胞盼来了好消息:应特区政府请求,中央派员赴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并协助建设“方舱医院”,共同战胜病毒。

  保护香港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是中央始终如一的关切,是香港最大的利益,也是全社会最大的民意。中央政府早在第一时间作出表态,将为香港特区抗击疫情提供一切必要支持。

  这次援港措施,中央可谓不遗余力,既出钱又出人——全港市民进行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相关费用,全数由中央政府承担;国家卫健委迅速组建“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先遣队已赴港投入工作;在香港疫情彻底受控、彻底切断传播链之前,有关团队会一直留港提供支援……

  这既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香港同胞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更为香港社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信心。

  香港卫生署的数据显示,7月25日至31日短短一周的时间,香港出现900例确诊个案,比5月和6月的总和168例超出近5倍之多。特区政府第一时间采取果断行动,推出自疫情发生以来的最严厉防疫措施加以应对,绝大部分市民也积极配合同心抗疫。

  然而,受限于客观条件等诸多因素,再加上香港地狭人稠,又是外向型经济,与全球联系紧密,疫情快速蔓延。香港医院管理局主席范鸿龄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香港医疗系统已接近饱和,隔离检疫设施日益吃紧,核酸检测能力更是远远无法满足需要。“情况是非常严峻的。”

  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香港的事就是国家的事,香港市民的困难就是中央最大的关切。在新一轮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中央政府挺身而出,凸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再次证明了“谁人真心为香港”。港人激动、欣慰、感恩,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动情留言:“问我什么是祖国?我认为祖国就是妈妈,在你最危难之际一定会来帮助你。”“感谢内地医护的无私奉献,致敬最可爱的你们。”“无言感激,铭记于心!”……毫无疑问,这正是内地和香港同胞血脉深情的印证。

  其实,自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央一直格外关心香港同胞的安危。2月份,国家在自身防疫物资十分吃紧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协调大批口罩和其他防疫物资来港,全力保障香港市民生活物资稳定供应,大力协助滞留内地和国外的港人返港。随着疫情逐步受控,中央有关部门和内地有关地方与香港特区政府保持密切沟通,支持配合特区政府加强口岸管控,为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和维持正常生活秩序,提供了重要助力。

  若把时间再往前推一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的SRAS、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每次危机来袭,国家都始终与香港风雨同路,携手共渡难关。香港在国家的强力支撑下,非但不曾倒下,反而愈挫愈强。今天,国家对香港的这份“挺港”深情依旧。

  眼下,“同心抗疫”是香港社会最紧迫的头等大事。排除一切干扰,共克时艰,配合特区政府的各项防疫抗疫举措,关乎每一个港人、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家庭。作为香港最坚强的后盾和依靠,中央将始终与特区政府一起,尽一切力量保护香港同胞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与700多万香港市民一道,早日战胜疫情,为尽快恢复经济、改善民生创造良好条件。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