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声音】把梦放下-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刘颖余

【看台声音】把梦放下

工人日报—中工网 刘颖余
2018-10-16 07:32:05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丁彦雨航

  周 琦

  有篮球迷很文艺地说,过去的一周是忧伤的一周。

  理由是两位NBA中国球员都迎来了坏消息,先是丁彦雨航在中国赛中好不容易捞到上场机会,且以罚球拿到新赛季第一分,但却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被主教练卡莱尔单方面宣布被裁,将和独行侠的发展联盟球队签约一年。后是周琦在季前赛火箭主场对上海的比赛中,倒地时不幸被上海外援斯科拉(也是火箭旧将)压到,左膝盖受伤。现场情况甚为惨烈,周琦被保安、队医和工作人员层层围住,最后竟只能坐着轮椅出场。赛季尚未开打,伤病就不期而至,周琦的第二个NBA赛季蒙上了不祥的阴影。

  球迷的心情很可以理解,这两个消息的确来得有点突然。丁彦雨航只能去发展联盟打球,可能低于大多数人的预期,但并不让人意外。一是NBA三号位天才云集,猛男扎堆,是竞争最激烈的位置;以丁彦雨航的天赋和能力,他要想谋求一个位置,实在是难上加难;二是丁彦雨航的伤病不容乐观。据中国国家队兼山东队队医李大鹏解释,小丁的的右膝关节有髌腱炎,还有髌骨软化症状,这种伤病并不太容易恢复。有人就评价25岁的丁彦雨航,却有30岁的膝盖。我们当然可以认为,独行侠有中国情结,对中国市场垂涎欲滴,但他们并非没有底线,以丁彦雨航目前的状态,让他去发展联盟打打球,锻炼之观察之,不失为理性的选择。发展联盟也并非“地狱”,有许多NBA球员都是从发展联赛打上来的,上赛季周琦实际上大部分时间也是在那儿锻炼“打怪”,且受益匪浅。周琦去得,小丁当然去得,球迷其实没什么好“忧伤”的。

  再来说周琦。新赛季第一次上场就受伤的确非常不幸,但最新结果显示只是扭伤,并无大碍,只需休息一个月左右即可,实为不幸中之万幸。常言道,伤病是运动员最大的敌人,姚明过早结束职业生涯,也完全是伤病所致。否则,以他的勤勉和天赋,还可以开创更大的天地。姚明尚且如此,身体本来就单薄的周琦更需爱惜自己的身体。除了加强身体训练,周琦还需在日常饮食等方面,大踏步地向职业化靠拢。上赛季,周琦就被曝偷吃油炸食品,这样的“新闻”并不有趣,希望不要再发生在他身上了。

  据我了解,网络上对两位NBA球员有许多谩骂。上赛季周琦就被中国网友肆意恶搞,成为段子手的好素材;丁彦雨航尚未正式登陆NBA,就被赐以“丁一分”的外号,和周琦的“周一板”遥相呼应。这其实并不幽默,但你得允许有这样的“键盘侠”存在。遥想当年,姚明那么优秀那么卖力,还不是照样被“姚黑”骂。这是职业运动员必须承受的。

  换个角度看,网友对两位中国球员的复杂态度,其实也是他们内心焦虑和期盼的写照。他们多么希望在NBA的赛场上,有一个中国球员能够继承姚明的衣钵,哪怕像当年的易建联一样进入轮转阵容就行。

  这是一个美好的梦,然而却遥不可及。

  我相信,周琦和丁彦雨航同样怀抱这样的梦想,但正所谓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梦想大多数时候是并不那么容易放飞的。在逐梦的过程中,放下梦想,做好当下的一点一滴,反而能让自己离梦想的实现更近一点。

  由此,我也不禁想起姚明初登NBA时,飞人乔丹对他的进言:“我只是希望,篮球能够成为他放松而快乐的天堂。每当你走上球场,你的心中必须一片宁静,没有人能够打扰自己,你才能去表达真实的自己。”

  这样的话或许同样适合正在苦苦打拼的周琦和丁彦雨航们——把梦放下,忘掉那些吓人的使命和责任,还内心一片宁静,专注于篮球的快乐,去“表达真实的自己”,做好那个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

  倘能如此,无论结果怎样,我相信球迷都能坦然领受。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数一亿粒米”现象并非个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具备能够进行下一阶段初中学习的学习能力

  • 中工时评:95后新员工缘何爱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会的95后大学生,工作正好满一年。但是,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频繁,短短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

  • 中工时评:中非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

  • 中工时评:重信务实成就中非友谊

     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指引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物

  • 【见证40年】“我喜欢出发”——访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鸣

    从1978年考上大学到2017年完成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林鸣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整整40年的沧桑巨变。在这40年间,从科员到总工程师,他的头衔随着工作的调整不断地变化。这背后对应着一个个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折射出我国桥隧建设发展的轨迹。

  • 见证人·第十期|李谷一:春晚常青树 歌声飘过40年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悠久历史,更源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创作这些作品的德艺双馨的文化大家。

  • 厚积薄发迎来公路蝶变

    从上世纪80年代投身交通运输事业,到2009年退休;从陕西省交通厅计划处副处长,到交通部副部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从全身心投入公路建设,到深度参与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 李蓓:用“透视眼”为战鹰探伤

    人物小传:李蓓,航利集团压气机故障检查员,空军航空修理系统技术能手。曾荣获空军航空修理系统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名,工厂“三八红旗手”“质量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若非这身蓝色工装,你很难将李蓓和工匠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